作者:耿朔
2020-05-06·阅读时长4分钟
三联中读的朋友你好,我是耿朔,让我们一起从广东韶关出发,前往江西赣州,走一走连接粤赣两省的古道。
始兴县是粤北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县,这里是唐代诗人和宰相张九龄的故乡,张九龄曾经主持修筑过大庾岭驿道,也就是梅关道,我们之后会去到那里。在始兴县城里还有一座为了纪念他而修建的九龄公园。
同时,始兴还是典型的客家地区,这里最值得一看的古迹,是保存有200多座客家围屋。大家都知道,客家人其实是原本是汉人,是汉族向南迁徙后的一支,他们南迁的历史从秦始皇时期就开始了。在秦代、东晋、唐末、宋末、明末清初陆续有过几次南迁,除了秦始皇统治时期派兵南征岭南,其他大多数情况都是因为改朝换代,战火所导致的流民避难。大批的汉人过江南下,到南方的赣、闽一带定居,其中就包括粤东和粤北。张九龄也是客家人,他的祖先就是当初是南下的一拨汉人。
这种大规模的人员流动也促成了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式:如果走在南方赣、粤、桂、闽这些省区客家人聚居的乡间,在稻田的视线之上,就常常会遇见像堡垒一样的围屋,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客家民居。客家民居是中国传统民居中举足轻重的一支。
围屋的特征自然在一个“围”字了:它们有严丝合缝的高耸外墙,将大大小小的房间都围了起来。一般只在墙的上部开小窗,甚至有些窗窄得只能叫孔洞,根本算不上窗户,像我们从外头看过去是根本没办法看清里面的,但是围屋里面的人却可以将外面的来人看得清清楚楚。这可能也跟客家人最初迁徙,客居他乡的心态有关,去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居地,只能聚集到一起抱团取暖,形成了自我保护意识很强的建筑形式,就像一个家族城堡一样。而这种建筑也将个人和集体最大限度的联系在一起,有很强的凝聚力。
始兴县里最著名的围屋是隘子镇的满堂大围,它不仅是当地保存的200多座客家围
屋中最完整的一座,也是全广东省最大的一处客家围楼。隘子镇在始兴县的最南端,从始兴县城上车,要走一个半小时才能到镇上主街。一出镇子,就会看见前面有条小河,满堂大围就在河的对岸,背依青山。典型的方形围屋,有一个灰白色的不高的外层,还有一个中心围,用清一色的水磨青砖砌成,四个角上都有碉楼,而且都是标准的九十度转角。就算我这样独自前来的访客,放在当年,一举一动也逃不出碉楼里那双眼睛。
这个满堂大围主人是谁呢?
满堂大围属于官姓家族。明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家住福建汀州府上杭县的官福携家带口,迁徙到广东始兴县清化(即今天的隘子镇)落户生根。几百年来,子孙繁衍,散布在清化的各个村庄,官姓与张、华、饶姓等并为始兴当地的大家族。
让我们想象这样一个镜头:道光十三年(1833年),以经营木材生意起家的客家巨富官乾荣五十三岁,站在满堂村的土地上,决心建造一座最大的围屋。采用围屋这种造型,一是因为这是当地传统建筑,工匠好找,技术谙熟。更重要的原因恐怕是官乾荣放心不下那些老问题 :虽历经数百年融合,土客关系、新老客家关系始终微妙 ;山寇、盗贼也永远是心头之患。官乾荣在北靠马尾狮山、面朝七道山岗、左右各有小河流经的地段上,开始建造防御色彩浓厚的方形围。
三年后的冬天,主体建筑中心围竣工,接着又开始在两边建造侧围,整个工程直至咸丰十年(1860年)才全部落成。从此官氏家族的这一支世代聚居于内,直到今日。
满堂大围由中心围、上新围和下新围三个独立部分并连而成,占地达13000多平方米,前方原先有个长方形的莲池,后来被填平。三个围子都各只设一座门,大门在中心围,我从这里跨进去,迎面是河卵石铺成的庭院,角落里有一处石井台,看上去还在使用。这个围子是回字形的,套了三重,主楼高四层,外墙以大型石条起基,往上是层层叠叠小青砖,据说是就近专门烧制的。墙体整齐排布着射击孔。这时我才注意到砖间石灰勾缝尚新,应是近年进行了不错的修缮。
围里最宽敞的厅堂是祠堂,客家围屋不管选取哪种布局形式,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不管身居何处,祖宗不能忘。绕着祠堂,楼上楼下都是整齐划一的房间,以寝室为主,也包括了厨房、储藏间、仓房、厕所等。祠后是一个狭长的天井院,卵石之间青苔已深,新作的楼梯倒不俗气,居民在咯咯作响中走上去走下来。最后一进椭圆形的壮丁房画出优美的弧线,从前是下人住的。
上新围和下新围的格局大同小异,都是一周住房围绕中央的祠堂,据说整个满堂围的房间加起来有777间。这两边都没有经过修缮,大门立柱下有硕大的石柱础。有些屋子已经倾倒,露出木头梁架,但多数还有人住,门楣上贴着红纸,写着“添丁发财”一类的吉利话。上新围的祠堂敞开着,里面尚有四块精雕木板可作细观,一位驼背的阿婆正在打扫卫生,我走到跟前连带比画地与其攀谈起来,从浓重的方言里大概明白:她姓田,84岁,十几岁从外乡嫁过来,一直住在围子里。
讲到客家民居,有一些约定俗成的叫法,包括“闽南土楼”、“粤东围龙屋”、“赣南围屋”、“粤北围屋(楼)”,这道出了客家民居几种主要类型的分布范围和建筑特征。但严格说起来,不同的类型并非恰好与省域对应。从形制布局和装饰风格上,它们彼此之间的界限并不是那么清晰。赣南和粤北的主流都是方形围屋,也波及桂东的贺州。
在满堂围晃悠了一个上午,也不见第二个游客。官乾荣的后人们进进出出,依然宁静地生活在百多年的老宅里。我喜欢“满堂”两个字,冀望朴素,暖暖落到人心底。
转发海报与朋友分享精彩内容
发表文章216篇 获得15个推荐 粉丝1835人
从考古学到艺术史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