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除了建筑格局,建筑本身到明朝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宋代及以前的斗拱制建筑屋顶扁平,屋檐翻卷,整个屋顶都要靠巨大的斗拱支撑起来,从远处看建筑不很高大,更多像是鸟在起飞。到了明代,斗拱支撑建筑的功能性作用被大幅度削减,屋脊变得陡耸,这就使得建筑从远处看显得很高大,形制更接近帐篷。如果拿北京故宫的太和殿和唐代或宋代建筑相比,太和殿会明显更高大。当然,斗拱也在逐渐变小,装饰性更强,功能性更弱。斗拱变小还有一个比较容易忽视的因素,就是资源问题。因为中国传统建筑对木材用料要求很大,零件尺寸大,木料就用得多。从明清两代开始,建筑趋向使用“小材料”,客观原因是从自然资源的角度来说,大木材越来越少,成本越来越高。这是面对自然生态危机不得不做出的一个选择,也促使建筑风格发生了质变。再加上审美趣味的改变,让明清建筑与之前的建筑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

04-13 21:27

0人推荐

0人转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