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培凯
2020-01-08·阅读时长6分钟
三联中读的朋友好,我是郑培凯,欢迎诸位来听《郑培凯的古典戏曲文学精读课》音频专栏。这节我们讲讲京戏从民国以来逐渐雅化的过程。
早期的时候,我们知道主要就是唱的好。所以有一个说法,我想大家可能听说过,北京这些所谓真正懂戏的就说,我们去听戏,光看戏是不行,很显然这个层次很低,因为京戏就是听的。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京戏的音乐性很重要,在早期的时候唱得好很重要,表演撒是不值得看的,和昆曲不一样,昆曲是载歌载舞的,而京戏特别是老生戏,像谭鑫培、言菊朋这一代就讲究唱,声音好,大家才听。
▲谭鑫培《定军山》饰黄忠剧照
我们知道有一个故事很有名,就是谭鑫培和梅兰芳一起唱。这时梅兰芳还年轻,谭鑫培相当于带着他唱。那时是唱《南天门》。老生在唱那的时候,传统来说,陪衬的旦角就站着不动。结果大家叫好并不是听到谭鑫培唱的时候,就发现梅兰芳在这边表演起来了,这个就很妙。
这里有一个主要的大变化,就是现代剧场和古代剧场不一样,古代剧场也比较纷乱,到了晚上唱戏的时候,也没有电灯,没有表演可以看,可是现代的剧场慢慢都有了条件,表演也很受观众欢迎,所以我们发现梅兰芳演戏一定都是有表演的。这也影响了后来的演出,开始向昆曲的演出靠拢,好像又往回去了。
▲梅兰芳戏装照
不但如此,我们发现当梅兰芳开始红的时候,开始有四大名旦的时候,每一个旦、每一个非常轰动的演员背后都有一批人,都有人帮他们看戏可以怎样写,这些演员自己也会自觉找人帮他们写戏。因为有些老的剧本他们也知道,那老的剧本这个词很低俗的、很不好的。所以这个现象我上次就讲,比如《嫦娥奔月》《天女散花》《麻姑献寿》《洛神》等等这些戏,其实都是很新的戏。
同样和梅兰芳类似的,比如程砚秋就非常清楚地看到这个现象。程砚秋的艺术境界很高,他对于音乐、对于词都非常重视。而且跟他一起的,他当时也会找一些很有名的填词的人,写曲的人,还有改编剧本的人,帮他处理。有一些戏其实是非常有名,而且在意识形态上有一些比较清楚的变化,这些变化就是符合20世纪的人的思维。老的戏有一些完全是传统的思维,比如讲女性的三从四德,基本上不太唱的了。
所以我们看到梅兰芳有这样的倾向,陈艳秋有这样的倾向,尚小云也有这样的倾向,荀慧生也有这样的倾向。当时一般看戏的人总是说,这四大明旦看的是梅兰芳的相,他的相貌漂亮;尚小云英气勃勃,尤其是他演的《昭君出塞》,动作利落;程砚秋的唱腔非常婉转,音乐性非常的高。荀慧生的浪,荀慧生演丫鬟、红娘的戏,有的时候演尤三姐,好像比较浪荡一点的角色,他的作态非常吸引人。
▲四大名旦合影。前为程砚秋,后排左起尚小云、梅兰芳、荀慧生。
可是我们不要忘了,这四大名旦很了不起,他们背后都是在那里。改革京戏,都让京戏雅化了。雅化的意思就是词也好、曲也好,唱也好、做也好,都开始遵循一个艺术追求的规律,往艺术的角度走,不停留在只是讨好观众,我也有我的追求。所以我们后来知道的这些京戏很受欢迎,其实就是有这么这样一个很重要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里,我觉得像程砚秋的例子很值得我们探索。比如程砚秋有一个戏叫《春闺梦》,《春闺梦》的故事其实很简单,讲的是新婚不久,夫妻就要离开,丈夫就被征去打仗充军了,打仗后战死。可是妻子不知道,她在家里面做梦,梦到先生在战场上战火纷纷,很思念丈夫。
▲四大名旦
其实就是这样一个很简单的主题,可是思念这一段我们都可以体会的。新婚分开了,妻子思念丈夫,戏里就把这个感觉深入地描写出来,在舞台上演,唱的词也都很好。有一段其实很有意思,她在夜里思念先生,然后唱二簧导板的这一段:
“(二簧导板)一霎时顿觉得身躯寒冷,(回龙)没来由一阵阵扑鼻血腥。(二簧快三眼)那不是草间人饥乌坐等,还留着一条儿青布衣巾;见残骸俱裹着模糊血影,最可叹那箭穿胸,刀断臂,粉身糜体,临到死还不知为着何因?那不是破头颅目还未瞑,更有那死人须还结坚冰。寡人妻孤人子谁来存问?这骷骸几万千全不知名。隔河流有无数鬼声凄警,听啾啾,和切切,似诉说,冤魂惨苦,愿将军全不不涂炭生灵。耳边厢又听得刀枪响震。”
这个词相当深刻,完全继承了中国诗词的传统是吧?征夫泪就是这么回事。丈夫到了那边就战死了,然后留寡妇在家里思念,像程砚秋的戏词在这种唱段里,他能够深深打动人,而且文辞也很美。
▲《五花洞》。左起:王幼卿、筱翠花、尚小云、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
不止如此,我是觉得他还有几出戏都值得特别在音乐上关注,因为特别的婉转,他的心境,他唱的旦角,所经历的这种凄凉,或者种种的苦难,他唱出来了。所以很感人,像他唱《荒山泪》,就是一家本来五口,上山被老虎吃掉了,然后回来,他的婆婆也都积劳成疾,或者是觉得很惨,也都死掉了。最后就剩下一个媳妇,那媳妇因为他们为什么要到山上去怎么这么辛苦地采药,主要的原因就是苛捐杂税,所以我们发现程砚秋的戏里有很多民生意识,为老百姓诉苦,这种意识很强。我们也不要忘了,他们生长的这段时间都是军阀纷乱的时候,后来日本人又来了。老百姓颠沛流离,这也是当时的一个现状,这些戏出来其实在当时评价都相当高。
我个人是觉得他有一出戏非常精彩。现代舞台上时常演,这是一个现代的京戏,这个京戏还是中国传统下来,可是唱的方法和它的整个意蕴完全不同,是《锁麟囊》。《锁麟囊》这个戏,假如大家对中国传统戏曲不熟的话,喜欢京戏看看,我觉得《锁麟囊》是要去看的。
《锁麟囊》不但在音乐上面艺术成就很高,而且它的寓意也很好,也很简单,就是一个大家小姐很有钱,嫁妆都要挑来挑去,后来发现有穷人也要出嫁,她们同时在一个亭子里避雨,就听到那个人很凄苦,什么嫁妆都没有。这个小姐有个锁麟囊,里面有很多金银珠宝,就让丫鬟去送给别人,所以大小姐心肠是好的。
▲程砚秋代表作《锁麟囊》
没想到后来他们家遇到了洪水,黄河决提,结果家产都没有了,人也都失散了。最终流落街头,碰到当年给她做媒的,就把她带到一个人家去,说是你做佣人活着,就照顾那家的小少爷。后来别人说有个地方绝对不要去的,在楼上有一个龛供着一个东西,小孩丢球就上去捡,结果上去看道里面就是锁麟囊,原来这个家的发家全都是因为她送给人家的是东西是金珠宝贝,让人家能够有支持,然后发达。
到后来那家人看到她在那里哭,就问到底怎么回事?然后有一段唱段非常感人,而且也相当的合情理。最后这家人知道这个恩人原来就是他家的佣人。这些词的整个呈现,我觉得也非常美。尤其是前面那一段,前面那一段因为在避雨的时候唱了一段:
“听薛良一语来相告,满腹骄种顿雪消。人情冷暖凭天造,谁能移动他半分毫。 我正富足她正少,她为饥寒我为娇。分我一枝珊瑚宝,安她半世凤凰巢。 忙把梅香低声叫,莫把姓名信口晓,自把珠玉夸富豪。”
然后把锁麟囊就送给了人家,不告诉自己的名字。所以这是一个很善良的大小姐,后来很惨了以后被人家发现了,发现了整个回头来,最后当然是一个大团圆的,讲起来是个大团圆的。
可是很重要的,我觉得就是说最主要讲的还是善有善报跟好像很平常的一个戏。可这个戏的呈现的方法,跟这个戏的唱腔非常的动人,所以是个很好的戏。
▲程砚秋(右)《锁麟囊》
在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就发现在民国时期,这一些唱戏的人,本来在大家眼里是戏子,后来真的红了变成大明星了之后,他们自己就有一种追求,在这个过程当中也有很多人投入帮着改他们要唱的戏,逐渐就会出现这样很优秀的剧目。
总之我们就发现京戏的发展,也遵循着艺术的规律,非常有趣,你现在回头看,所有的戏曲,一般来讲都是所谓的小众的,可是它的艺术性、经典性在,不管是做任何的表演艺术,这都是值得参考的。
我想我就讲到这里了,我想大家听了这么多了,你们有兴趣思考一下,几百年来,从宋、金、元到后来的明清,一直到民国时期,整个戏曲的发展这个脉络很有趣。是值得作为我们的一个文化遗产来学习和参考的,不知道诸位是不是觉得戏曲是很重要的,大家有空也值得看看。
欢迎转发与分享
与更多戏曲文学爱好者
触碰戏本文辞之间的情与美
发表文章162篇 获得4个推荐 粉丝1305人
著名文化学者、戏曲文化推广人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咨询委员会主席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