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冬天的树,另一种美

作者:茹果

2018-01-25·阅读时长3分钟

1574人看过

多年前,曾以冬天为主题写过一首诗,其中的一句是:一棵树叶子落尽,生机,在根须间蓬勃。


写这首诗的前后,想必自己还是关注过冬天的树的。可这些年,除了在冬天盼望下雪以外,似乎没有注意到植物包括树的存在 。


前段时间读了《三联生活周刊》原总编朱伟先生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树之最美,在所有叶子都被秋风撕扯之后”。被这篇文章感召,上下班走在路上,也关注起树木来。


如果说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树是写意,那冬天的树就是工笔。为什么?因为,在这三个季节里我们抬眼看树,实际上看到的就是叶子,就是颜色,是树冠的轮廓。而到了冬天,叶子全部落尽,我们能看到整个树冠所有枝杈的布局,即一棵对的“原始设计”。


都叫树,但品种不同,“树设”的差别是明显的。有的枝杈分层多,层与层之间很“短促”,很细密,其节奏像进行曲;有的分层少,层与层之间很“悠长”,很舒朗,其节奏像抒情曲。有的毛枝多,交互穿插,很紊乱;有的毛枝稀,互不“干涉”,很秩序。有的枝杈奋力地旁逸斜出,整个树冠“横向发展”;有的枝杈一味地向上挺进,整个树冠呈瘦高型。


如果说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树是水彩,那冬天的树就是水墨。你看,初春叶芽萌生,鹅黄透着丝丝嫩青;仲夏叶叶交叠,风中微微荡漾的是一团浓绿;深秋叶子由青转黄再趋向霜红,色彩更加丰富。春夏秋这三个季节,我们眼中的树,就是叶子呈现出的鲜明的颜色。到了冬天叶子落尽,我们看到的只是树干、树杈和枝条。当然,仔细辨别也有不同,有炭黑,有灰白,有深棕,有浅褐,但都不鲜亮,不分明,不具颜的值,不显色的彩。


但也有让我们欣喜的,比如,北京的公园和道路两旁常见的观赏树木金银忍冬,细细的枝条上挂着鲜红的小果子,并且能维持很长时间。在暗沉沉的冬天,你的目光与它相遇,会有激情的火花碰撞出来。如果你出了城到了郊县,目光在灰秃秃的山波上漫游,车子转过一个弯,突然几棵柿树以枝头悬挂的柿子为排头兵闯入你的眼帘,你的心头会先是一惊,继而生发温暖。


住宅小区有一棵很大的白玉兰,半个树冠覆盖了北侧一幢平房的坡顶,春天开出硕大的花朵,非常繁密,一派盛景。我会专程去看,举着相机左拍右照。而一过花期,我就自动把它忘记了。


冬天上下班坐地铁,为超近道会从中医医院穿过,其院内有两排玉兰树。读了朱伟先生的文章,引发观察无叶之树的兴趣,首先注意到的就是这两排玉兰。不看则已,一看即喜。疏密有致的枝杈间举着一个个蕾苞,毛笔头形状,粉绿色,毛茸茸的。


这是花蕾吗?玉兰花是从冬天就开始孕育花蕾了吗?疑问没有得到权威的肯定的解答,但我已经被感动了。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我写关于冬天的那首诗时,还只是认识到生机在根须间蓬勃。如果,玉兰枝杈间的“毛笔头”确实是花蕾,那冬天的树的生机就不只在根须间。


在朱伟先生的笔下,向凛冽的寒舒展出丰富的枝的树比叶叶交叠的树更美。我还没有这么深刻的认识,但至少,在我的眼里心里,冬天的树简洁内敛,相比于夺目的张扬的春夏秋三季的树,这种美是毫不逊色的。


漫漫人生,我们也有许多时候类似寒冬。也许是一段情感遭遇波折内心对人与人的关系发生动摇,也许是身体出了状况令前行的脚步不得不停顿,也许是工作项目投入了许多却没有成绩让人失去信心。其实,这困境只是表面的,因我们尚未意识到它对今后“平顺”潜藏的基础性作用,未认识到它对未来“成功”蛰伏的铺垫性的效能。


冬天的树也是美的,只是这种美不同于春夏秋三季而已。人生的困境也是有价值的,只是当时尚未显示出来而已。


冬天的树呈现的是枝干的美,春夏秋三季映入眼帘的是叶子的美,还有花朵的美,甚至果实的美。然而,叶子、花朵、果实都是依托枝干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真如朱伟先生的观点,树之最美在冬天。

(题图为金银忍冬,来自网络)


tree漪 1人推荐

文章作者

茹果

发表文章25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25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