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恢复何艰难(三):交战与交涉

作者:卜键

2020-11-16·阅读时长5分钟

1066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737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1904年12月7日,日俄战争期间,俄海军太平洋舰队“巴拉达号”与“波必达号”战舰残骸在辽宁大连旅顺港口 (詹姆斯·利卡尔顿 摄/FOTOE供图)


最近听了一首日本明治时期的旧歌,名字叫《黑龙江的流血》,创作于“庚子俄变”发生后,第一段歌词为:

黑龙江水血成河,恨意难消冻如冰。

二十世纪东北亚,风雨飘摇恶浪生……

沙俄军队在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的血腥杀戮、在黑河屯和瑷珲的屠城暴行,引起各国谴责。而两岸都有不少日本侨民目睹华人惨状,或随同中国人一起逃难,感受尤为强烈,传至国内,催生了这支凄切哀伤的歌。

轮到日本政府逼沙俄撤军了,参与施压的还有英、美等国,共同对俄交涉,而沙俄官员奇招迭出,签署了从中国撤出的条约,又找出各种理由拖延,而且在辽东半岛坚持不撤,中东铁路的护路军反而加强。哈尔滨迅速发展成一个中心城市,五方辐辏,间谍蚁集,以日谍最多,也有英、德等国的,却不影响老毛子的主人公心态:地标建筑是俄人兴建的铁路局与车站,驻扎的是哥萨克马队,在街上晃悠的是白俄警察,使用的是号为“羌元”的卢布……令对大东北觊觎已久的日本人看在眼里,怒在心头。

1904年2月8日深夜,善于也精于偷袭的日本海军对停泊于旅顺港的沙俄太平洋舰队发起攻击,三艘俄主力舰受创严重,日俄战争爆发。战场主要在辽宁之地,哈尔滨则笙歌依旧,大量运载俄军与军械辎重的列车经过这里,沿中东铁路开往前线,更刺激了这座城市的繁荣,索菲亚大教堂的前身——东西伯利亚步兵第四师的随军教堂,也由于信徒众多正在扩建过程中。

日俄由交涉演变为交战,而清俄则由交战变为交涉。中东路政的管理机构就有一个铁路交涉局,由双方派员组成。当时的中方总办叫周冕,一个公认的能与俄方打交道的能员,主持过漠河金矿,“庚子俄变”后深得将军萨保倚信,委以铁路重任,那份令程德全痛心疾首的出让铁路两侧包括河畔森林的协议,就是此人擅自签署的。日俄开战,清廷宣称中立,实则对不守密约、强占东北不退的沙俄切齿痛恨,而周冕则积极帮俄方购办军粮,甚至把自己名下的一栋洋楼捐给俄红十字会,被俄文报纸大肆宣扬。他对程德全颇有敌意,对将军衙门要求核算和上缴垦务收入、交涉经费等,一直磨磨蹭蹭,以各种理由拒不上缴。

文章作者

卜键

发表文章165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1296人

国家清史专家、金学研究专家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再问“李约瑟之问”

一个科学史谜题的历史路径

16849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