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澍
2023-08-21·阅读时长4分钟
三联中读的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给国人的美学课》。我是王澍,来自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
第五点,我觉得是中国建筑特殊的材料、质感和肌理。现在经常有人取笑现代的中国建筑师或者取笑现代的建筑师,说建筑师都不喜欢颜色,建筑都是灰灰的,都是几乎没有什么颜色的状态。实际上是有特殊的原因。比如西方建筑为什么也不太有颜色,文艺复兴之后的建筑都不太有颜色?实际上有它特殊的原因。比如说古希腊的建筑,因为文艺复兴要复兴希腊和罗马,重新梳理西方自己的文化的脉络,重新塑造西方自己的审美,于是他们去研究希腊的时候发现,雅典卫城都是白色的,所以现代建筑最喜欢的颜色是白色。至于古罗马的建筑,就全是那种废墟状态的,像砖做的,也没有其他的颜色。
▲古希腊帕特农神庙复原图
▲古罗马城建筑遗址
这实际上是一个误解。考古学家会告诉你,其实希腊建筑是彩色的,白色的上面有红的、蓝的、绿的,有非常丰富的颜色,它只不过是因为时间的流逝,颜色都被冲刷掉了,所以大家看到以为是白的。但是一个时期一旦形成一种审美趣味之后,大家就会习惯性地来使用它。
当然还有一点,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西方现代建筑的话语体系形成的时候,其实受到了东方尤其是中国建筑传统非常大的影响,当然不一定是直接的影响,它可能主要是通过日本建筑影响了西方的现代建筑。日本建筑会使用自然的材料,颜色尤其是黑白两色,那种非常简约朴素的材料和做法,是自然和真实的,所以作为一个基本原则,被西方的现代建筑学去了。
实际上日本这样一套语言体系的形成,基本是在中国的宋代和中国的交流,尤其是跟中国的浙江、江苏、福建这一带地区交流时产生的。因为在那个时候,中国的建筑已经是黑白两色的了,他们学习了宋代中国的简约审美,因此可以说间接地影响了西方现代建筑很重要的一个审美特征的发生。
而当这种现代建筑理念再倒过来进口到中国,我们反而会认为中国的传统建筑是落后的,实际上这里面你会发现有很多误区,等于是出口转内销之后,又把原生的东西给消灭了,大概是这样的一个故事。
中国建筑还有一个很重要特征就是它的材料和肌理。中国建筑中使用的,大量的都是自然的材料,比如说木头、土,砖其实也是一个可再生的自然材料,这样的一个全自然材料的体系,而且一般来说都有非常丰富的肌理。我记得尤其是跟国外的建筑师交流的时候,他们会觉得中国的文化怎么会肌理这么丰富,比如说我们吃一桌中国菜,你会发现满桌子都是丰富的肌理,要比西餐的机理要丰富太多了,甚至他们会认为,如果跟中国的食材相比的话,西餐基本上可以叫没有肌理。所以你可以看到我们有时候生活在自己的文化中,你不会感觉到,但实际上我们的文化特别有特点。
最后一个很重要的其实是颜色,中国建筑是有色彩丰富甚至是艳丽的一个传统。比如说你去西藏,会觉得西藏建筑的色彩特别丰富,实际上古建筑跟这个一样,也是色彩特别丰富的一个状态,但是后来逐渐开始发生变化,色彩丰富的系统基本上是在官式建筑中保存下来。
比如现在能看到最早的纪录建筑的书,宋代的《营造法式》里面,彩画的部分是完整保存下来的,基本上跟明清时期,比如说故宫里可以看到的彩画体系是一脉相承的,从色彩特别丰富的“五彩遍装”,一直到最纯粹的、纯绿色的“碾玉装”,大概有五大类的色彩体系,五彩缤纷,实际上中国的建筑一向就是这样五彩缤纷的。
▲宋代“五彩遍装”彩画复原示意图,吴梅绘制
当然这里面会有变化,比如说我们看宋代的《千里江山图》,你就会看到建筑是黑白的,其实它表现的都是山水之间,基本上这种村庄或者农庄都是这样的。所以我们中国人有时候觉得习惯成自然,觉得江南很自然就是黑瓦白墙,但你仔细想一下,建筑只有黑色和白色两色,实际上是很奇怪的。它怎么会变成一种文化观念,整个的社会都接受建筑只有黑色和白色两种颜色,而且黑色的面积还相当大?实际上是和中国的科举制度有关,跟儒家的兴盛是直接有关的。因为这种黑色和白色的意义只有一个,让你要努力学习,其实它就是一个墨汁和纸,所以是特别鼓励学习的一种颜色。
这种说法并不一定严谨,但实际上是一个价值观,也就是说通过努力的学习,你可以改变你的社会阶层,“万般为下品,惟有读书高”,基本上是这样的一个价值观,所以说它实际上是读书人住宅或者叫知识分子住宅。
中国的历史文化,至少宋以后是以读书人、知识分子家庭,作为整个社会的一个核心价值观,不管各行各业都要知识分子出身。它的价值观是这样的,所以就形成了这种黑白的颜色风格。当然还有一种我们后来不太看得到的,比如说木头只是本色的、很素的这套系统,就传到日本去了。我想这应该是和唐朝末年到宋代,佛教里面的禅宗文化直接有关,它追求更朴素、自然、直接的形象。随着明代禅宗在中国的终结,禅宗去了日本,所以在中国人的世界里头,这种审美就不大见到了。当然我们现在看到的,比如说农村的民居,很多是没有经过油漆的木头本色,尤其在江南一带,其实应该是宋代文化的一个遗存。
如果您喜欢本讲内容
欢迎将课程海报分享到朋友圈
一起开启美学之旅
发表文章15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30人
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2012 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