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中国人的“曾国藩情结”

作者:刘怡

2019-04-25·阅读时长13分钟

3790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581个字,产生28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张宏杰(潘石屹 摄)


在出版过整整五部与曾国藩有关的作品、累计超过100万字之后,张宏杰决定为这位晚清重臣写一部更全面的传记。在他看来,这既是自己多年研究瓜熟蒂落的结果,也是对中国人“曾国藩情结”的又一次剖析。

1972年出生于辽宁的张宏杰,早年学习的是经济学,曾在银行业工作。上世纪90年代,出版界兴起的“曾国藩热”成为他从事历史写作的兴趣来源,并逐步进入到专业研究领域。在复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他以对曾国藩经济生活的考察作为切口,撰写了一篇基于微观研究视角的论文,后来以《给曾国藩算算账》为题单独出版。在随后的三册《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等著作中,他逐步完成了对这位“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后一个偶像”的分块式解读。而最终问世的这部《曾国藩传》,则被他视为一个阶段性总结。

作为曾国藩的推崇者,张宏杰在他的写作对象身上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力和弹性。一位出生于湖南乡间、早年并不晓畅兵事也不曾出洋开眼界的旧式读书人,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竟能完成弭定内患、倡导洋务两项壮业,实属惊人。曾国藩在汲汲于事功的过程中,始终不曾放弃修身功夫,依靠内在的不懈努力,达成了立言、立功、立德“三不朽”的境界。自晚清以至当下,一般中国人心目中始终存在一种“曾国藩情结”。对这种根植于传统文化的“中国式力量”的发现和追记,构成了张宏杰剖析与书写曾国藩这位历史人物的主线,也是他这部《曾国藩传》的核心关切。

尽管已经在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担任《清史研究》杂志编辑,张宏杰并不讳言他的写作面向的主要仍是非专业受众。在他的《曾国藩传》中,时时会出现“北漂”“小金库”等带有当代特色的流行语;对那位晚清“圣人”生平行迹的交代,也是通过这种活泼的文风来展开。

文章作者

刘怡

发表文章196篇 获得15个推荐 粉丝2502人

身与名俱灭、江河万古流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植物的智慧

自然如何疗愈心灵

7657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8)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