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培凯
2019-07-28·阅读时长7分钟
三联中读的朋友好,我是郑培凯。欢迎诸位来听《郑培凯的古典戏曲文学精读课》音频专栏。我们这一节要开始讲讲汤显祖的《牡丹亭》,我们前面几节都讲过从宋元以来的戏剧的发展,讲过关汉卿,讲过王实甫,讲过高则诚的《琵琶记》,而且对于北杂剧和南戏文的发展也大体上提供了一点脉络。我们现在讲到大家熟悉的汤显祖的《牡丹亭》。
因为汤显祖、莎士比亚,还有塞万提斯,他们都逝世在1616年,所以在2016年的时候,全世界都要纪念这三大文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参与了,英国和中国最热心,西班牙虽然很热心,可是好像挤不进来,也很辛苦的。我记得那时候因为我也参加一些活动,西班牙就说:“我们也要参加!”可是中国好像就只看到英国的莎士比亚,所以共同纪念。不但在中国大量演出了莎士比亚的剧,而且中国也派了好几个不同的昆曲团到英国去演出,我还带过青春版《牡丹亭》到伦敦的剑桥还有牛津去演出过。
▲2016年汤显祖、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
那么为什么汤显祖后来会变得这么重要?在大家的心目中主要是因为《牡丹亭》。而《牡丹亭》这个戏在明朝的时候,万历年间以后,其实就非常风行,一直风行到20世纪。可是昆曲本身在20世纪的后半页开始没落的。其实昆曲的没落,这是另外一个议题,我们以后会讲。这主要是20世纪因为中国太乱了,又打仗又革命,像这些比较高的艺术展现形式,往往在市场中就很难生存。
特别是西方新的表演艺术,像电影、话剧进来以后,昆曲没落的很厉害,所以《牡丹亭》在有一段时间也基本上就消失了。只是存在于京戏里面学的昆曲《牡丹亭》演出。梅兰芳就是唱《游园惊梦》,他是昆曲的唱法,可是他是唱京戏的。
▲梅兰芳俞振飞二先生演出1959年12月拍摄的昆曲电影艺术片《游园惊梦》剧照
到21世纪,汤显祖这一下子不得了,开始复兴,《牡丹亭》也开始复兴。那么21世纪为什么汤显祖的《牡丹亭》会这么红?有些年轻人往往知道,我们在2004年开始做青春版《牡丹亭》,白先勇带队,由中港台三地合作演出。
这里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值得稍微讲一下:两岸在1990年左右才开始有文化交流,真正的文化团体互相访问和演出。我记得好像是1992年,那一年我在台北教书,那时候京戏、昆曲都开始到台北演出。在台湾有许多老人,他们以前很喜欢这种传统的戏剧,可是在台湾能够演的戏剧团体很少,而且没有昆曲团体。像我以前就听说昆曲是很优美的,可是我们在台湾长大的人只是听说只有昆曲的曲唱,没有任何真正的舞台演出。因为舞台演出在抗战后期基本上就慢慢消失了,只剩下一个团。
那么到了上个世纪50年代,演出团体重新组起来训练,才开始有几个昆班,上个世纪50年代,台湾和大陆已经分开了,一直到1992年昆曲剧团到台湾演出,大家真是觉得是非常了不起的舞台演出,“此曲只应天上有”,演出之优美简直不可思议,大家觉得的确很美好。所以有许多台湾的朋友,还包括香港的朋友,就觉得这是中国实在了不起的一个文化和艺术传承。所以后来就一直推展昆曲。
白先勇有一个很好的主意,就想我们重新搞一个青春版的《牡丹亭》让年轻人有机会看到个演出,因为优秀的演员在那个时候年纪很大了,都差不多有五六十岁了,年轻人可能不太愿意接受。因为像《牡丹亭》这样的戏,其中的小姐才16岁,那么年轻人不懂得艺术,不懂得怎么从优秀的老演员身上看到艺术之美,我们就训练一批年轻的演员,和现在的年轻人差不多同龄,那么演出的时候,他们可能比较容易接受。所以重新规划之后,就有了青春版《牡丹亭》的出现。
青春版《牡丹亭》其实也真的是两岸三地这些对文化艺术有兴趣的人,大家一起做的,假如没有白先勇可能真的做不出来,他真是很努力的。当然每个人也投入不同的付出。所以《牡丹亭》2004年是2004在台北首演的时候,成功其实是出乎大家意外的。我们那时候都提心吊胆的,觉得万一演不好,一年半的辛苦就等于泡汤了,但最终的演出还是不错的,特别是受到年轻人的喜欢,所以就引起了一个风潮。所以在某个意义上来讲,青春版《牡丹亭》的确刺激了昆曲的复兴。这个刺激就使得许多老一辈的演员,他们也觉得应该多投入到下一代的教育和培养中。所以讲到这个其实很有意思。
而在这之前,就是在2001年5月18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了世界第一批非物质文化传承的杰作,昆曲就被列作了第一项,并不是第一名,可它却是第一项。这个时候就刺激了许多中国人,大家不知道昆曲,从来没听说过怎么就变成世界,那么从外面来的影响,也有助于自己中国文化和艺术的复兴。所以青春版《牡丹亭》,还有大家对《牡丹亭》的关注,再加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表扬,使得我们在21世纪看到了昆曲的复兴。
我们经常讲昆曲的复兴,也就是中国文化的复兴,因为昆曲是一个艺术,它把社会、经济、政治、军事都没有考虑在内,是中国的一个文化传承重新受到了重视,所以它是很纯粹的一个东西。从这一点来讲在长远上是很有意义的。因为我们知道20世纪以来,中国人为了富强往往就觉得中国传统文化必须要抛弃掉,学西方才能够进步满脑子的进步。可是没想到文化传承有许多东西,其实自己本身有很优秀的文化要发扬。所以我想汤显祖《牡丹亭》,受到大家重视,这其实是大家对中国文化有反思的一个重要的契机。
▲昆曲《牡丹亭》上本演出
2016年8月30日戏剧场
图片由国家大剧院提供
到2016年,全世界对汤显祖有一个表示敬意的时候,这也很重要。2015年年底的时候,习近平特别提出过,英国有莎士比亚,他以前年轻的时候在乡下就读过了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国有汤显祖,所以这也刺激了很多的中国人在想:汤显祖可以和英国比的吗?而且特别提到了2016年中英要合作推展,庆祝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所以我在2016年那一年,我忙得不得了,从年头一直忙到年尾,因为到处都在纪念汤显祖,要开研讨会,要出书,要表演,后来还被拖到了英国,所以有的时候在想,这很可能是整个社会或者历史的一个很特殊的时刻。
那么从2001到2016,经过十多年,这当中有很多人做出很多的工作,最后就使得大多数中国人现在都知道汤显祖是谁了,而且大多数人说中国传统戏曲都会讲到《牡丹亭》,所以整个变化也是一个时代一个很重要的转机。而转机本身要有一个内在条件,内在条件就是汤显祖的《牡丹亭》的确是一个伟大作品。那么过去人们经常把它当作一个爱情的故事来讲。
这个故事就是杜丽娘小姐游花园,然后碰到她的梦中情人,然后她爱上了梦中情人,就一直相思,在想有没有什么机会找到他?但是梦中情人找不到,就画了自己的像,后来就恹恹地病死了,把画像埋了起来。死了以后,杜丽娘其实灵魂不善,到了阴间判官问她怎么死的,她说:“我做梦梦到我的梦中情人是将来的夫婿,就这样死了。”判官说:“胡说八道,这小鬼头乱讲一气。”他拿出当时的姻缘簿,把当时花园里的花神叫来,把姻缘簿打开一看,真的有个柳梦梅,而且这个柳梦梅以后还会做状元。所以考上状元还是很重要的,后来他们两个还真的婚配了。判官不告诉杜丽娘,说:“你回去找你的梦中情人吧。”
▲ 昆曲牡丹亭意景
张培础绘
图片来源:“戏韵丹青”中国戏曲人物画展
杜丽娘就去找书生。杜丽娘死了三年,但是她的鬼魂不灭,换句话就是这是汤显祖原先的意思,生生死死,《牡丹亭》上三生路。就是上一辈子不行,杜丽娘死了,投胎再来,就是鬼魂不灭,肉身还在。
这个书生也很有意思,他就一开始有点害怕,后来觉得:算了,你反正你和我好,我也爱你,我们就婚配了,我就帮你把坟挖了,掘了坟,回生了,然后就逃了。然后他中了状元,逃到杭州去。这个时候杜丽娘还是鬼,虽然已经回生了,可是人家不相信,她的父母都一开始不相信他,母亲比较先相信,所以这个情节也写得很好,母亲说:“我也不管你是不是鬼了,你就是我的女儿。”父亲就比较固执一点,他父亲是个儒生,而且还是那时比较大的官,不相信,一直到金殿,拿皇帝的照妖镜一照,是真的活了,《牡丹亭》是这种半喜剧型的戏剧。
长期以来研究《牡丹亭》的学者经常说,《牡丹亭》这个戏应该到回生为止,爱情战胜死亡为止,后面都是蛇足。可是我觉得不是这个意思。因为汤显祖主要讲的是回生以后,人如何能够让社会接受,母亲容易接受是出于亲情,父亲满脑子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杜丽娘还是鬼,所以始终不让她婚配。最后验证了不是鬼,皇帝又钦准了,换句话,杜丽娘的地位让她可以回到现代社会,得到社会的接受。所以这一点汤显祖要把它写出来,换句话就是说杜丽娘是死了,再活过来,但活过来,还要让社会来接受。社会现实要接受的一个理想状态。所以这个是汤显祖写《牡丹亭》的意义。
所以当时最早他们演《牡丹亭》,说可以演长一点,最先只有四折,后来就说演两个晚上。我是一直强调这个意思,白先勇也赞成,就是演全本,演三个晚上。可是真的青春版《牡丹亭》,是把原来的《牡丹亭》删得非常多,所以大家虽然以为是全本,看了三个晚上,可是真正的原来的《牡丹亭》汤显祖写了55出,55出是什么意思?可能连续演三天三夜也演不完。改良过的版本是断断续续地演,我认为有一点像电视连续剧的样子。
▲昆曲《牡丹亭》上本演出
2016年8月30日戏剧场
图片由国家大剧院提供
可是不管怎么样,我们现在大概有个雏形,而且把最精彩的部分,这些折子大体上都演出来了。所以现在大家能够有机会看到一个缩版的全本《牡丹亭》,其实这也看到我们中国传统舞台艺术的重新复兴,我想先讲到这里。
留一个问题给大家:你看过《牡丹亭》吗?有各种各样的版本的《牡丹亭》,你看过哪一种版本的《牡丹亭》?现在《牡丹亭》很红,有年轻人说,不看《牡丹亭》就不是中国文化艺术鉴赏的一个知音。那么你有什么看法,可以在留言区里告诉我们。
我们下一节再继续讲《牡丹亭》里一些精彩的片段,包括舞台演出和它的文辞。
欢迎转发与分享
与更多戏曲文学爱好者
触碰戏本文辞之间的情与美
发表文章162篇 获得34个推荐 粉丝1305人
著名文化学者、戏曲文化推广人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咨询委员会主席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