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读感周刊丨韩昇:日本正仓院的千年魅力

作者:中读推荐

2020-01-09·阅读时长4分钟

2800人看过



在日本保存中国文物,尤其是唐朝文物,最重要的是正仓院。

它在全世界号称独一无二,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它保存了大量的唐朝的文物,一般的说法说它保存了数千件唐朝最高品级的文物,到底有多少件?

有的说法说有一两千件。另一种说法说保存了1万多件。但是总的来说它保存了非常多的唐朝文物,其中有许多文物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

▲正仓院正面图

比如说这面螺钿紫檀五弦琵琶,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一面,就保存在正仓院里面。像这样的文物有很多,所以正仓院一直引起全世界的关注,用正仓院来研究唐朝的辉煌。



我们三联中读的主讲人韩昇教授从大学的时代开始学习的日本古代的历史文化,把研究中日关系作为最主要的研究方向。2001年因日本关西大学东西学术研究所的邀请,以及制作纪录片的契机,韩昇教授有一段时间到日本,得以进入到正仓院。

这一次,韩昇老师想和大家一起以正仓院为中心,通过文物去寻找中国文化在东方的影响,去寻找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特别录制了“韩昇·中华瑰宝东渡史“音频专栏。

中读听众纷纷表示,从韩教授的讲述中获取了关于正仓院及相关中国文物传播历史的更深刻认知,获得了很多的启发与思考。中读君也将其中一些有感触、有见解、有意思的读感收集起来,集合成这期读感周刊。

(以下是中读君在中读精品课“韩昇·中华瑰宝东渡史——谁在收藏中国·日本篇”的读感区搜集到的一些优秀读感。)

 

1946年正仓院首次展览照片



漩涡中心的中华文化

@陈义

渐入佳境,非常动听的感觉。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韩老师自己经过研究,所以有条理有依据,视野开阔又细致入微。中国文化的能力,就是一个巨大的漩涡,溅出一滴水花都够周边吃几世纪了。


一石二鸟——看日本也看中国

@Stalker

算到今年,我已经学习日语一年了,我想学习语言更重要的是通过语言了解文化,希望接下来的课程能让我更了解日本,更重要的是更了解中国,我们伟大的盛唐。另外,日本真是一个非常善于学习的国家,国土面积小,资源稀缺,但是却拥有很强的学习欲望,即使冒着葬身大海的风险也要来大唐。


透过文物思考日本的崛起

@138*****399

日本的正仓院保存了那么多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国文物,透过过些文物,我们看到日本这个民族的崛起是因为他坚韧不拔地向一个先进文明学习并传承的结果。透过这些文物也可窥见到我们的祖先曾经有那么辉煌的历史时期,也使我们反思自己对祖先的智慧结晶应该怎样的传承和保护。


追溯文化的脉络

@花火

萨珊作为古代中亚的一大文明源头,现在的伊朗跟古代波斯在文化承续上,实则毫无关联。我们依然可以看见那些存在的,或者被恢复的古波斯国的遗迹,但是流行在其国的已然不是当时的文化。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对比下古代的唐朝、波斯、日本,在看看今日之中国、伊朗、日本,我想没有什么比现状更能作证这句话的真谛了。


和文物一起重回大唐盛世

@186*****639

琉璃产于萨珊波斯,今天的伊朗,经丝绸之路传入唐朝,开放的大唐吸收、再创造,又经朝鲜海路传至日本。盛世大唐无疑是世界文化中心、经济中心、商贾云集的昌盛之都。



以小见大

@ねこ 

胡瓶这个器物承载的文化还真深厚!韩老师以胡瓶为例,详细分析了日本对西域文化的收容,而且勾勒出西域—大唐—朝鲜半岛—日本这一条完整的传播路线,以小见大,举重若轻。


赏传统建筑之磅礴

@138*****399

正仓院流传了一千多年,这个建筑本身呈现了唐朝建筑的经典之作,是大气磅礴的唐朝建筑的代表样式,作为建筑入选世界文化遗产,也是我们的大幸。


看懂细微处的文章

@楚汐

在老师的讲解里,第一次这么仔细且用心地去欣赏建筑之美。真的没想到看起来有点其貌不扬的木结构塔,内里居然有这么多门道。果然是外行看热闹,只有内行才能看出门道。



娱乐器具背后的智慧

@Amber Dai 

投壶注重“射”原来是君子必须要会的技艺,也能看出聪颖与否,这个点也是通过这一讲韩老师说了才了解。以前只觉得围棋是一项智力游戏,原来投壶亦是。


了解日本社会阶层变迁

@似水流年

明治维新取消了武士阶层的特权之后,武士阶层加速向社会流动,投入到商业、农业等各行业中去。作为一个拥有知识的精英群体,武士阶层为日本的政治和经济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成为社会转型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回溯日本佛教渊源

@Leon

听课感悟:这节课讲了佛教在东南亚的传播,听完之后感觉,东亚自古就是一个内部联系非常紧密的地区,佛教在东亚的传播也诚如老师所言,要从更广泛的角度来考察。


被忽略的习以为常的改变

@楚汐

说来好笑,以前从来没在意过我们是什么开始从席地而坐转为了桌椅,一直到今天这一讲才恍然。而同样是面对着当时流行的新的生活方式,我们迅速调整并普及开来,而日本并没有,主要还是因为地理空间的缘故。由此也给我们多一个启示,从来对于新事物的接受与否还是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文物是沉默的历史

@min

《日本书纪》是否相当于中国的《史记》?有人说凡是书写的历史,总有些人为的因素在操纵,故要以各类文物证据来佐证才能确定为信史,这样就提高了文物考古的文化价值。



历史让我们更懂文物

@麦

自从开始关注文物以来,越来越觉得不了解历史,无以谈文物,二者的研究应该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这节课从中日两国的历史为切入点讲述唐风建筑,为大家打了个很好的根基。


所缺失的让我们更加珍惜还拥有的

@阿南

最近开始学习新的乐器,就非常能理解老师所讲到的这种只有乐器没有曲谱的感觉。中国很多的文化传承的断层也让人感觉到十分遗憾,幸而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和途径去还原,但也还是感觉遗憾。


每个人脑海里都会描绘的盛唐

@派派星

日本的都城设计完全是根据唐朝的设计”看到京都、奈良这些日本古都精致的古建筑,真的就如管中窥豹一般在脑海中描绘盛唐气象,不敢想象,也觉得很惋惜,自家文化只能在异国存留,好可惜……

在中读 App 的读感区,华丽精美的文字不是必须,波澜壮阔的经历不是必须,只要你真情流露,坦诚倾诉,无论多么朴实无华,都将是一期一会的【读感周刊】的不二选择。

点击此处,浏览本专栏目录页


 

文章作者

中读推荐

发表文章927篇 获得15个推荐 粉丝4230人

精选内容推荐,分享最新的热门好知识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韩昇·中华瑰宝东渡史

谁在收藏中国·日本篇

2671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35)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