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覃思
2024-11-12·阅读时长5分钟
《供应链攻防战》
作者:林雪萍
出版时间:2023年12月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当美国试图提高关税,中国商品出口贸易的韧性从何而来?美国政府试图对中国高科技企业采用断供手段,为什么美国巨头企业却在游说政府减少对中国的管制?芯片制造到底有多难?随着国家利益、国家安全的优先级上升,国家力量深度介入市场,全球供应链正在面临一场新的变革。
作者林雪萍是中国科协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副所长、工信部智库专家。他依据自己20多年接触众多企业的经验,用详实生动的案例剖析决定供应链韧性和抗打击能力的关键点,从湖南邵东的打火机到美国的电动车。作者提出,要想理解一条供应链的强弱,可以从连接力、控制力和设计力三个维度来拆解:连接力指向企业之间的关联紧密度,不管是打火机还是芯片,要形成不可被替代的优势产业,需要紧密相连、精细分工的上下游企业在一个物理空间内深度整合,形成“连接区域”;控制力事关价值稀缺性,“卡脖子”问题很多时候不是技术缺陷所导致,而是规模不经济性所形成的,例如某个细分产品的产值太低,是因为缺乏成熟的供应商;设计力关乎组织方式,当供应链从“脱钩”开始变局,节点越来越分散,中国制造要走出去,现在不是靠单兵作战,而是需要金融、情报、物流等配合。
《美国困局》
作者:强舸
出版时间:2024年6月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强舸是中央党校教授。他认为,以特朗普为代表的“新右翼”的出现和壮大,是美国过去这些年一直持续发生的政治演变,这个趋势并没有因为2020年特朗普的败选而中断。相反,败选才是偶然。
作者从新右翼的定义讲起,解释了这种政治力量是如何与美国传统典型右翼相剥离,又是如何回应美国过去几十年的社会分化和民众新的现实诉求。在共和党给出的传统解决方案难以吸引选民的情况下,特朗普提出了颠覆性的新议题,重塑了共和党的选民联盟:特朗普并不鼓吹白人保守派推崇的道德价值,而是把中南部白人关心的安全和福利问题、锈带白人蓝领关心的就业问题摆在核心,分别归咎于非法移民和自由贸易,结成白人选民阵线,与此同时,也吸引了一部分与非法移民有利益冲突的拉美裔美国人和亚裔。
作者还从政党组织、政治风格等角度,分析了特朗普为何成为共和党的唯一候选人。一改前任政治家的“和稀泥”态度,特朗普以旗帜鲜明的政治风格亮相,折射出美国从60年代以来的社会结构改变:阶层分化不明显、群体利益诉求相近的橄榄形社会已成为历史,社会阶层的分化,决定了选民利益的分歧加大。美国总统不再是“选谁都差不多”。
《分裂的共识:一部全新的美国史》
作者:[美] 吉尔·莱波雷
译者:邵旭东、孙芳
出版时间:2024年9月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当人们讨论美国当下愈演愈烈的社会撕裂和党派斗争,被“新趋势”和“新主义”弄得眼花缭乱时,哈佛大学教授、历史学家莱波雷邀请读者往远处站一点,把视线投向一个仿佛已经落灰的东西——美国建国以来的历史。不同于之前其他美国史著作的是,这本书聚焦美国的国内政治(而不包含社会或经济史),历数美国在政治上经历的重要分歧和达成妥协的过程。从选票数量的确定到党派的更新,从电视竞选的兴起到网络民调的失效,作者认为,美国的政治像是一场总是在进行中的实验,与法律、科技、新闻、宗教的实验交织重叠。
作者认为,或许分裂才是这片土地的默认设置,而共识的达成总是历经波折。莱波雷通过历史的长镜头,让我们看到美国政治中永不停息的协商、对抗与重组,为我们理解当下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作者:[美] 阿莉·拉塞尔·霍赫希尔德 译者:夏凡
出版时间:2020年5月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反直觉的政治选择
为什么最需要政府帮助的人反而最不相信政府?为什么在工业污染最严重的区域,人们却支持那些反对环境监管的政客?美国知名社会学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社会学系荣休教授霍赫希尔德在路易斯安那州做了5年研究,访谈了60人,整理出4000多页的访谈记录,试图理解美国南方没落工业地带的白人蓝领男性正在经历什么,让他们做出这样的选择。
书中描写的对象认为政府偏袒少数族裔和移民,帮助“无所事事的人”,而他们所付出的劳动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就像是被“插队”。人们觉得,环保不过是城市里享受着现代化成果的自由主义者信奉的观念,而环保并不比保护企业和就业机会来得重要。当生活分崩离析,人们宁愿靠自己来进行互助,从宗教、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念中寻找慰藉,而不是依靠政府。
这本书的聚焦对象是“茶党”,这并非一个正式的政党,而是在经济危机后大约2009年兴起的一场右翼保守政治运动,主张小政府、大市场。2016年,这本书首次在美国出版时,被视作了解特朗普支持者的一扇窗口,而书中的阐释放在今天依然不过时。
《制造贫困:一个美国问题》
作者:[美] 马修·德斯蒙德
译者:董孟渝
出版时间:2024年5月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在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贫困问题是如何持续存在的?这本书辨析的更多是相对贫困,也就是分配不均和贫富差距的扩大,而非绝对贫困。作者从美国的社会福利体系、住房贷款、零工经济、单亲家庭等角度入手,呈现今天贫困美国人难以摆脱的困境,以及为什么这些困境在其他发达国家并没有那么严重,这背后的结构性原因和利益之争是什么。作者强调,书写贫困不能只写反思贫穷,更要反思富有阶层的状态和行动。这本书将理论和短小的例子结合,虽然没有大篇幅的田野调查,但是融入了作者生活在美国的亲身感受。
作者德斯蒙德是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也是《扫地出门:美国城市的贫穷与暴利》的作者。《扫地出门》是聚焦美国住房驱逐问题的社会学经典作品,以扎实的调查和细腻的文风备受赞誉,同样值得一读。
《下沉年代》
作者:[美] 乔治·帕克
译者:刘冉
出版时间:2021年1月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这本书用交错、复调的个体故事记录美国社会1978年到2012年经历的风起云涌,包括金融危机、硅谷的兴起与农村的衰落,是一部如小说般好读的社会史。
政治体制的僵化、经济的混乱、文化与种族的冲突,看起来抽象的概念,落在个人命运之上会发生什么?在时代的洪流中,人们可以如何选择自己的道路?这本书不仅记录美国近三四十年的巨变,也在用社会学的眼光反思个体命运与社会大潮的关联。作者在讽刺失落的精英机构的同时,肯定了坚强个体对拯救生活、拯救社区所做的努力。
作者乔治·帕克先后任《纽约客》《大西洋月刊》专职记者,十多年的记者生涯让他善于用个体故事叙述宏大而复杂的社会变迁。作者巧妙地组织不同个体的生平叙事,这当中包括像奥普拉、Jay-Z、卡佛这样的文化名人,也包括默默无闻的美国农民、基层公务员,从中能读到不同美国人面临的共同处境与鸿沟。这本书因为“撕开美国的破碎裂痕”获美国国家图书奖。
发表文章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7人
《三联生活周刊》记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