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当爱指手画脚的外婆,遇到了强势的我妈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01-01·阅读时长15分钟

122人看过
在经历过了激烈而漫长的反叛期后,我终于意识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主题和无法突破的瓶颈。

本文系读者投稿,来稿请投至:

zhuangao2@lifeweek.com.cn

文 | 读者:晓萧

周日的晚上,母亲在厨房里忙活着。外婆时不时走过去,给母亲指导一番。
“你调的凉菜口味太淡了。”“米汤熬了多久了?你看时间了没有?”
一开始母亲还在“嗯嗯啊啊”地敷衍着,随着外婆进入厨房次数的增多,母亲的态度越来越不耐烦了。最终母亲以一句“要不你来做?”结束了外婆的“场外指导”。外婆悻悻地离开厨房,看我在客厅沙发上坐着,她像找到外援似地,坐在我身边,悄悄地对我吐槽了起来:“你妈做饭不行,脾气也差得要命。”我向她投去了同情的目光,但并不敢继续深聊,毕竟我也切身感受过,被外婆的热情建议所包围的时候。更何况,不远处母亲正在密切地关注着我们的动向呢。
《八零九零》剧照
随着外婆岁数越来越大,总与我们分隔两地,母亲非常担心她。几个月前,母亲不顾外婆的抗议,将外婆接到了自己身边。外婆之所以不情不愿,一来她习惯了在农村的生活,二来常年和她生活在一起的小舅,虽然跨入了“知天命”的年龄,但依旧是个不折不扣的啃老族,日常生活起居都依靠外婆来照应。不过向来强势的母亲,几乎是以“下达通知”的方式宣告了自己的决定,外婆便不情不愿地随着她来到了城里。
外婆和母亲上次这样朝夕相处,大约是三十多年前,母亲生了姐姐坐月子时。自那以后,母亲隔段时间会去探望外婆,但因为路途遥远,再加上母亲与小舅之间的相处剑拔弩张,所以每次停留的时间都很短。时隔多年的长时间全天相处中,两人跳过了彼此试探的阶段,直接达到了“互相嫌弃,但不离不弃”的微妙平衡。
知道母亲的脾气一点就炸,外婆便小心谨慎地冒犯着母亲。无论是母亲在做饭洗碗,还是带孩子,闲不住的外婆总试图搭把手,当然,她的嘴也忙个不停,总是打着“某位亲戚说、你弟说”之类的的旗号,自以为不着痕迹地给母亲提上几条友情建议。
《东京家族》剧照
母亲在我们家向来说一不二,我和父亲从来不敢主动招惹她。面对外婆源源不断的建议,母亲的应对策略也很简单直接。一句“你别管”或“你少管”,能短暂地控制住局面。如果此时外婆还喋喋不休,母亲便会毫不客气地开启吐槽模式,从外婆溺爱舅舅引发的连锁反应开始,一直到近期企图干涉她的种种行为为止。挨了批评的外婆此时终于进入了静音模式。不过,我知道,类似的场面还会继续上演。毕竟,我或耳闻或亲眼目睹过她们长久以来的相处模式。
其实,母亲很少主动聊起她的童年。偶尔在控诉外婆,或吐槽舅舅时,她才会还原自己童年中的一个个小片段。身为家里的长女,三个弟妹的陆续出生,父亲的过早离世,让她从小就失去了当小孩的快乐。挑水担柴这样的体力活,外婆通通安排给了她。后来两个弟弟的身高已经赶上她时,外婆依旧以“男孩子会被扁担压得不长个的”为理由,继续将重活派给母亲。也许外婆的担心是有道理的,母亲的身高没能突破一米六,而两位舅舅都长到了一米八以上。
《今天的她们》剧照
十六岁时,母亲已离家出来工作了。400公里的路程,尚不发达的交通,让外婆一度淡出了母亲的生活中。如同安妮埃尔诺在《一个女人的故事》中所写的那样,婚后的母亲也曾经历过这样的阶段,“我一点也不想念我的母亲,对我来说,她就像我的婚前生活一样遥远。”外婆不知道人生地不熟的母亲,被偷了一个月粮票后的无助,不知道怀孕的母亲,直到生产的前一天还在坚持跟着长途车售票的艰辛,也不知道母亲曾为不和谐的婆媳关系、夫妻关系而苦恼痛苦的日子。生完姐姐后,外婆赶来照顾了母亲不到一个月后,便在舅舅的催促中返乡了。
自那以后,外婆又继续错过了母亲生命中的所有重要节点。后来随着通讯手段的发达,她们终于能随时随地联系到彼此了。印象中,母亲接到外婆电话时,总是没说几句,两人就隔空嚷了起来。外婆经常给母亲倾诉,无法独立的小舅给她人生带来的灾难,同时又喜欢对母亲的生活指指点点。
母亲自然受不了,将自己的生活过得一团混乱的外婆,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反过来对她的人生横加指责。于是,两人的隔空对话总是不欢而散。也是在那时,我学会了“站队”,如果能在母亲挂断电话后,跟着吐槽外婆和舅舅几句,母亲的怒火便能平息得快一些,偶尔会向我投来一丝赞赏的目光。
《如果奔跑是我的人生》剧照
大学毕业后,我工作的城市距离外婆生活的地方,只需要一个小时的车程。两年前,母亲来帮我带孩子。节假日时,她总会回去探望一圈外婆。但无奈两人之间,从始至终都未形成正常沟通交流的渠道。每次见面,几乎都重复着“外婆倾诉、‘指导’母亲——母亲发怒——谈崩”的循环。私下里,我曾试图劝说外婆少说点,劝母亲态度温和点。不过与我想象中母女谈崩后可能面临的尴尬局面不同,她们似乎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相处模式。她们各自发泄完情绪后便能很快翻篇,一次次在我看来很伤母女感情的摩擦,却从未影响她们下个节假日如约再次相聚。
这些年里,在对外婆的爱恨交织中,母亲从一个渴望得到爱和理解的女儿,成为了拥有女儿的母亲。戴锦华教授曾分享过她身为女儿的心路历程,“我成长的时候,有一个非常具体的动力,就是我不想成为我妈。”我想,这大约也是我母亲的心声,因为现在回想起来,我的母亲也曾非常用力地规避着她的母亲曾犯过的错误。
小时候,我小姑偏爱我姐姐,连续两年从外地工作回来时,当着我的面,给我姐姐送了这样那样的礼物。在我看来对自己女儿的情绪非常迟钝的母亲,竟然当着所有人的面,严肃地告诉小姑:“以后不要给彤彤(我姐)买礼物了,晓萧心里会很难受的。”自那以后,小姑要不就是买双份礼物,要不什么都不买。
《烟火人家》剧照
一次,我和姐姐去小卖铺,被找了假钱后,怕父母生气,不敢告诉他们。没想向来在不管发生什么,都让我们先检讨自己有什么错的母亲,发现后并没任何指责,而是第一时间带着我们去找小卖铺的主人,在没有其他物证的情况下,驳回了店主污蔑我和姐姐是“小骗子”的指控,成功要回了钱。
母亲厌恶外婆对她人生的干涉,哪怕这种干涉很少动摇她的意志,哪怕这种干涉随着两人齐齐步入老年后,开始停留在琐碎的小事上了。同时,厌恶被干涉的母亲,能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转身就对我的人生指手画脚。我工作了快十年后,母亲还在抱怨我当初没有按照她所设想的那样,进入师范学校,回到家乡,成为一名稳定而有体面的教师。
不止是不满我在种种人生大事上的抉择,当我成为那个先走进厨房的人时,母亲便会化身成“外婆”,紧盯着我手里的每个动作,确保我没有遗漏她传授给我的各种做菜经验。没有多少照顾幼儿经验的母亲,她会用“网上说”或者“你某某阿姨说”开头,来直白地质疑我的育儿方式。在很多生活瞬间,母亲俨然成了另一个外婆,而我们之间的母女关系,虽然不像她和外婆之间那样大吵小吵不断,但也从未达到过亲密无间的程度。
《春潮》剧照
在经历过了激烈而漫长的反叛期后,我终于意识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主题和无法突破的瓶颈。无论是母亲还是外婆,她们受制于自己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早已被磨掉了认识和改变自我的动力。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和难以同频的子女时,也许唯有保持不变,不断地传输一些“老经验”,才能维持住她们内心的安定感。“理解自己的女儿”这样的念头大约并不会出现在她们脑海中,更多的时候,她们应当渴望着有朝一日任性的女儿成为母亲后,对她们充满理解和感激的那天。
在《始于极限》一书中,上野千鹤子曾回答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孩子对父母的渴求是一道终极的二选一——‘爱还是理解’”,曾经她渴望得到理解,而后来她懂得去感谢母亲真诚耿直的爱了。她说“渴望得到理解是强人所难”。
在见证了外婆和母亲别扭的母女关系后,我开始思考身为同样拥有女儿的母亲时,我该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眼下我的女儿年龄尚小,还是幼儿的她,得到爱便足够了。不过在未来的某一天,她也许会开始思考自己对母亲的渴求。我希望她不用做二选一,这也就意味着,“不想变得和我妈一样”的我,能否成功避开母亲踩过的那些坑,让外婆和母亲以及母亲和我之间那种,脆弱而不可动摇的母女纽带,变得牢固一点。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布雷克 / 审核:同同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 

征稿要求



本刊对投稿的真实性有严格要求,个人故事必须为本人亲身经历,真实可靠,保证作品中不存在任何虚构内容。对于文章内容,作者应提供相应证明材料(图片、视频均可),且愿意接受核实(如职场类话题中将被核实本人真实职业信息、行业、公司等)。稿件需能打动人心,或者具有现实意义,逻辑严密,文笔流畅,以第一人称叙事,字数不低于5000字。

征稿长期有效,投稿发邮件至「zhuangao2@lifeweek.com.cn」,将投稿与【作者投稿原创承诺书】一同上传至附件,并在邮件主题标注【标题+字数】

详细征稿要求请点击👉【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长期征稿


稿件示例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大家都在看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发表文章526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5777人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中读签约机构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