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推广|从“加速度”到“稳增长”:汾酒2025半年报中的战略定力​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09-01·阅读时长8分钟

94人看过
于酒业激荡中稳舵,实现长期价值增长

审核发布 | 三联.CREATIVE

眼下,中国白酒行业似乎正经历一场“总量收缩、分化加剧”的深度调整,整个市场的气氛不再像从前那样热烈,反而多了几分沉静与克制。此轮周期如同一场大考,检验着每一家酒企的内功是否扎实、基本盘是否稳固。这是一场真正考验实力的时候——就像大风吹过,才知道哪些树扎根深、站得稳。

 

根据毕马威发布的《2025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中提供的数据显示,“2025 年一季度行业产量为 103.2万千升,同比下降 7.2%。整体来看,白酒行业产量持续萎缩,有可能迎来连续第八个年度产量下降。除此以外,白酒生产企业经营情况与 2024 年同期相比有所下滑,仅有22.9%和 25.7%的酒企表示白酒销售量和销售额有所增加。”


在行业低迷的情况下,8月28日,山西汾酒发布2025年半年报。报告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9.64亿元,同比上升5.35%;净利润85.05亿元,同比上升1.13%。在行业整体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汾酒成为上市酒企中少数仍保持正增长的企业之一。


这个成绩在当下的行业语境中难能可贵,也清晰传递出“行业承压”与“头部企业韧性”的双重信号:一方面印证了白酒行业正在经历深度调整的严峻现实,另一方面也凸显出如山西汾酒这样具有前瞻性的品牌,经过多年踏实的产品矩阵与市场布局,才能在行业困境中依旧具备稳定增长的能力。


总的来说,白酒战场已从高歌猛进的“顺风局”,全面转入更为考验实力的“逆风局”。正如前不久,华泰证券指出,在此轮调整中,头部酒企均以长期健康发展为主,基本面筑底企稳,叠加促销费政策托底,行业正逐步进入良性修复阶段。


在这一阶段,唯有凭借长期构建的战略格局,“大风卷来如如不动”,才能在这场“压力测试”中展现出难得的定力。如今,汾酒的答卷就是最佳例证。



从“加速度”到“稳增长”

汾酒展现出抗风险能力


2025年,一场由政策调控、消费转型、存量竞争“三期叠加”的行业变革笼罩白酒产业,整体行业发展面对承压的考验。截至目前,已披露半年报的白酒上市公司中,多数企业营收同比下降,部分企业降幅甚至高达两位数。在当前上市酒企整体表现疲软的情况下,能维持个位数增长已实属不易。


从毕马威调研结果来看,“2025 年上半年,酒类生产企业和经销商的客户数、客单价、营业额和营业利润的减少比例均高于增加比例,其中营业利润负面情况最为显著,利润率有所减少的企业占比高达 59.7%,政策调整、消费谨慎情绪和成本上升的影响明显,凸显行业整体承压。”



而消费者选择意向的变化,才是导致整个行业发展承压的根本原因:“需求侧来看,今年仅有 21.1%的调研企业表示其客户数量有所提升,白酒消费群体萎缩已成为共识。2025 年上半年,全球供应链扰动和国内消费信心恢复需时,抑制了白酒大众需求。伴随消费者可支配收入减少,消费者更加追求性价比更高的替代品。”


在这一行业齐稳中,山西汾酒却展现出不错的韧性。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239.64亿元,同比增长5.35%;净利润85.05亿元,同比增长1.13%。尽管增幅不高,但在行业整体负增长的环境中,这一微增已实属难得,使山西汾酒成为本轮周期中仍保持正增长的少数品牌。


纵观汾酒半年报数据,其意义远不止于一份“跑赢行业平均水平”的成绩单,它更像是一份体检报告:在深度调整期,唯有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布局,用时间、精力和实打实的研发投入打造出健康的产品、品牌与渠道体系,才能提高抗风险能力和面对困境时的战略定力。



2年前,“汾酒速度”曾是行业增长标杆之一,凭借清晰的品牌高端化战略、快速的全国化市场布局以及清香品类的强势复苏,连续多年实现高速增长,特别是在在2023年,汾酒首次突破300亿元的营收,这种高速增长让汾酒在白酒行业中的地位显著提升,被视为有望“重回前三”的强劲竞争者。而青花汾酒系列的成功打造和省外市场占比的迅速提升,更是被视作白酒全国化竞争的经典案例。


从2024年开始,汾酒从过去的“加速度”增长转向稳健式增长,这一转变自然是受行业深度调整的必然影响。然而,正是这种在逆境中仍能保持营收大盘正增长的能力,恰恰凸显了其作为龙头企业的经营韧性。如今,汾酒的成长逻辑正在从绝对的“高速度”,转向更具确定性的“高质量”与“高韧性”。



产品与渠道双轮驱动

汾酒韧性凸显


如果仔细观察当下的白酒消费市场,会发现一些足以影响品牌生存与否的变化正在悄悄发生。300元的大众酒和2000元的高端酒在同一时空各自找到归宿,而次高端酒则受到来自高端品牌下探和大众酒升级的双重挤压。


面对行业“逆风局”,山西汾酒通过优化产品结构保持增长。上半年,汾酒系列产品实现销售收入233.91亿元,占总营收98%,增幅5.75%,延续了去年的稳健增长态势。这得益于汾酒坚持“抓青花、强腰部、稳玻汾”的产品策略,其中高端青花系列表现亮眼,有效对冲了行业下行压力,使汾酒在消费分级的市场中找到了平衡点。



与此同时,汾酒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本期研发费用达7517.92万元,同比增长显著。这表明汾酒在行业调整期内,依然选择加大在研发领域的投入,也为未来持续提升酒体品质、优化产品结构和推动高端化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山西汾酒的成功也离不开其前瞻性的全国化战略,按地区划分,山西省内市场实现收入87.32亿元,同比增长4.04%;省外市场收入151.43亿元,同比增长6.15%,增速高于省内。数据表明,汾酒已成功从区域品牌转型为全国性品牌,依靠全国市场的深度分销和渠道建设成效显著,增强了品牌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使其在行业调整期能够保持相对稳定,是其能够穿越周期的重要保障之一。


也就是说,以产品端与渠道端构建出长期而持久核心竞争力,成为此次汾酒抵御风险、支撑增长的关键支柱。这也意味着,汾酒的增长已经过了单点突破的初级阶段,进入依靠系统化能力支撑的新发展格局。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些都体现出汾酒对长期主义的坚持。对于汾酒来讲,“长期酿好酒、长期储老酒、长期售美酒”的长期主义并非简单的口号,而是一套涵盖品质、产业、市场、文化和治理的完整体系。


120万亩的原粮基地的布局是“长期酿好酒”的根基,而早于行业十几年前就开始规划、建设的汾酒城是汾酒“长期储老酒”、深远发展的基础,“中国酒魂,活态为魂”的战略总定位则是酒行业的活态文化传承,背后是“长期售美酒”的产业初心。



在行业整体承压时,企业最容易陷入价格战或盲目收缩的“短期行为陷阱。”而汾酒的选择是坚守长期主义,持续投入研发、巩固全国化布局、优化产品结构。这背后深层原因是管理层对行业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


待这轮调整期过去,中国白酒终将归于品牌、品质和渠道效率的高维竞争。于此时加码研发,为下一轮高端化升级积蓄势能,无疑为其未来竞争增添了重要砝码。


这些成功的案例最终都导向一个重要的结论——多轮驱动才能造就逆势韧性,让品牌在行业深度调整中稳住阵脚,守住增长,为即将来临的全面复兴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说,行业调整期对于所有参与者都是严峻的考验,而汾酒凭借其清晰的品牌高端化战略、坚实的全国化网络以及清香品类的独特优势,“有惊无险,平稳着陆”,证明了头部企业不仅要善于在顺境中加速奔跑,更要具备在逆风中“临危不乱”、稳步前行的能力。


而更长远来看,当下“于酒业激荡中稳舵”的动作,是为其未来的再次冲刺进行的必要蓄力。未来,随着消费复苏,其深厚品牌底蕴、清晰高端战略及持续扩张的全国化网络,有望支撑公司穿越周期、实现长期价值增长,依然值得市场肯定与期待。




设计排版丨淑萍

图片来源丨汾酒 视觉中国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发表文章52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6143人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中读签约机构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