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长护险的意义与挑战

作者:谢九

2020-10-14·阅读时长4分钟

1489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185个字,产生1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这次医保局和财政部发布的文件,不仅是将长护险的试点城市从此前的35个扩大到49个,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要对长期护理险建立一个独立险种,争取在“十四五”期间建立长期护理保障制度。这就意味着,继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五险之后,我们将很快迎来社保体系的第六大险种——长期护理险。

在试点阶段,长护险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群起步,重点解决重度失能人员基本护理保障需求,优先保障符合条件的失能老年人、重度残疾人。简单理解,参保人员如果因为年老或者疾病失能,生活无法自理,可以通过居家和社区等方式,请专业人员照顾护理,由此产生的费用,大部分可以通过长期护理险来解决。

我国的社保已经基本建立起了五险一金的体系,为什么现在还要增加一个长期护理险呢,长期护理险的意义到底何在?

从个人角度来看,长期护理险可以很大程度地解决老年失能人员家庭的负担。按照相关规定,如果失能状态持续6个月以上,经过评估认定之后,保险基金可以支付70%左右的护理费用。传统上,我国对老年失能人员的照顾都是依靠家庭成员或者护工,这给相关家庭带来很大的精力和经济上的压力。如果将来长护险能够解决70%的护理费用,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有失能人员家庭的压力,也能让失能老人生活得更加体面。

从更高的层面来看,将长期护理险纳入我国的社保体系,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我国的医保支付压力。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失能人员的规模越来越大,截至2019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54亿,失能人员超4000万,将来这个数字还会快速上升。

大量需要照护的失能人员如果长期住在医院,这将大大挤占医院的医疗资源,而且会增加医保基金的支出压力。如果将失能人员引导到家庭或者社区护理,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失能群体对医院和医保基金的压力,这才是我国建立长期护理险的深层次原因。前段时间,国家医保局发布改革门诊保障的征求意见稿,将单位为个人账户缴纳的资金全部划拨到统筹账户,目的之一也是为了降低医院的住院率,减轻医保压力。

文章作者

谢九

发表文章412篇 获得3个推荐 粉丝3701人

在嘈杂的时代独立思考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改变世界的人

2020诺贝尔奖

19325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