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21-08-12·阅读时长1分钟
【罗】乔治·伯勒伊泽 著
董希骁 【罗】梅兰 译
花城出版社,2021年
【推荐】北京外国语大学
【解读】董希骁,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教授,《两天的世界》译者
【朗读】李晨光
《两天的世界(上、下)》描写了主人公安提帕两天(冬至和夏至)的生活,通过各色人等的想法、对话、叙述、回忆、幻想,让故事向过去和未来两个维度铺展。冬至和夏至分别象征着光明与黑暗,生存与死亡。它们既是昼夜的极点,也是变化的起点,二者好似沙漏的上下两个半球,既紧密关联,又可相互转化。
TIPS:
1.《两天的世界》作家乔治·伯勒伊泽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一部,1975年问世后七次再版。书中,作者穿梭于交错的时空,大胆尝试意识流和多重叙事手法,借助大量隐喻描绘特定年代发生在小人物身上的荒诞故事,旨在引发对重大对立命题的思考。
2. 故事的背景被设定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整部作品分为两个部分,分别围绕着主人公安提帕在冬至和夏至的生活展开。这两天既是时令的极点,又是变化的发端。
3. 贯穿整部小说的线索——那面神奇的铜镜,竟然取材自中国唐代志怪小说《古镜记》。它上承六朝志怪小说,下开唐代新体,堪称中国古典小说的开山之作。伯勒伊泽成段引用《古镜记》中的内容,显然不仅仅是为了迎合欧洲读者的好奇心,而应被看作是向中国古典小说的致敬,充分体现出作者思维的开放性和取材的多元性。
执行制作人:金寒芽|编辑:南希|剪辑:李晨光
发表文章6042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67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