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在中国大地上》| 译者陈媛媛解读

作者:陈媛媛

2021-12-27·阅读时长1分钟

6234人看过
“现代旅行文学教父”保罗·索鲁经典之作

《在中国大地上》| 译者陈媛媛解读

18.3MB
00:0013:18

【美】保罗·索鲁 著

陈媛媛 译

后浪丨九州出版社,2020年

【解读】陈媛媛,本书译者,另译有《最接近天堂的人间》(英译汉)和《朱自清散文选》(汉译英,合译)等多部作品。

1986年,保罗·索鲁在时隔六年后,再一次来到中国。他既到了北京、上海等繁华都市,也抵达了黑龙江朗乡、新疆吐鲁番等疆界边陲。他走到中国大地上,与各种各样的人聊天,在上海人民公园英语角里练习口语的年轻人、想去做进出口生意的学生、刚刚经历过浩劫的知识分子……他用犀利幽默的口吻,一路吐槽不断,但也用冷静、理智的眼光,剖析中国人的性格,发现时代变迁下中国人的生活日常与思想变化。从80年代走来,一路沧桑巨变,但我们当下的摇摆与困境也都似曾相识。

TIPS:

1. 保罗·索鲁( Paul Theroux, 1941— )美国知名旅行作家、小说家。1963年大学毕业后,到非洲马拉维、乌干达做老师。1968 年,在新加坡大学任教。1970年代初,和家人移居英国。现定居美国,并仍四处旅行。保罗·索鲁著作颇丰,火车旅行文学更是久负盛名,曾荣获英国惠特布雷德文学奖、托马斯•库克旅行文学奖。代表作有《火车大巴扎》《老巴塔哥尼亚快车》《英国环岛之旅》等。

2. 保罗·索鲁钟爱坐火车旅行,喜欢他的人对此一定不陌生。此次为期一年的中国行,他搭乘了近40趟列车,书中记录的是其中22条线路。他跟随旅行团从伦敦出发,先后取道西伯利亚大铁路和蒙古纵贯铁路,自蒙古入境华北,而后便开始沿着纵横交错的铁路网漫游中国大地。

3. 对中国读者来说,何伟(著名作品《江城》《寻路中国》的作者)是一位完美的作者,他娓娓道来,温和而克制,宛如涓涓细流淌过心间;索鲁却口无遮拦,情绪激昂,一如他笔下的隆隆铁轨。所以,在温厚谦逊的中国人面前,索鲁注定不会比何伟更受欢迎,甚至有时还要惹人嫌恶。可是请别忘记了,这两位作家笔下的中国相差了十几年,单就时代记忆而言,索鲁也为我们留下许多珍贵的历史碎片——他没有像何伟一样融入我们的生活,但恰恰因为他的冷眼旁观,这些记录才显得弥足珍贵。如今,他终于将它们交还到我们了手中。

执行制作人:金寒芽|编辑:筱诗|剪辑:张译丹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陈媛媛

发表文章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0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译者发声

最懂原著的一手读感

241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5)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