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董强
2022-02-23·阅读时长1分钟
【法】克洛德·皮舒瓦 /【法】让·齐格勒 著
董强 译
商务印书馆,2021
【解读】董强,本书译者,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法语系主任。傅雷翻译出版奖组委会主席,长期从事法国文学史与法国现代语言文学研究。
本书作者运用历史学方法,致力于从声音中还原现代派大师夏尔·波德莱尔传奇生活的真相。书中引用大量来自波德莱尔生前亲友的翔实一手资料,记录波德莱尔及其亲友、同行的往来书信,从波德莱尔的父辈开始,深入发掘一切与诗人相关的史实,抽丝剥茧,旁征博引,围绕波德莱尔的家庭情况、成长经历、反叛精神、落魄生活和创作才情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叙述与分析。不仅为读者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诗人形象,书中所引用的书信、自传材料等资料,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波德莱尔的作品,走进这位现代派大师的精神世界。
TIPS:
1. 从整个文学界来看,波德莱尔的影响渗透到了方方面面。从普鲁斯特到纪德,再到萨特,甚至包括新小说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米歇尔·布托尔,无不以波德莱尔为参照。而作为艺术评论家的波德莱尔,更是为整个现代艺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 波德莱尔作为现代派的鼻祖,受到了整个西方世界的继承。艾略特将他视为“现代所有国家的诗人的楷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波德莱尔是了解西方百年现代文学、艺术历程最好的钥匙之一。
3. 读《波德莱尔传》,我们见到的是一座座活生生的城市:巴黎、里昂、翁弗勒尔、布鲁塞尔,甚至留尼旺岛;一张张生动的面孔;有谁可以在读到法国帝制时代的杂志出版状况时无动于衷,不莞尔一笑?有谁可以在读到波德莱尔的窘迫生活时,不从中看出法国当时的金融流通体制的一面?我国的读者曾经如此钟情法国19世纪的文学,不是没有道理的:我们的思维、体制与道德风俗,在许多程度上与法国的这一时代还有许多共性。
执行制作人:金寒芽|编辑:筱诗|剪辑:张译丹
发表文章12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559人
学者,翻译家,北京大学法语系主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