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职场妈妈不下班》| 译者肖索未解读

作者:肖索未

2022-03-29·阅读时长1分钟

6414人看过
12个短篇小说般的真实家庭案例,帮助女性在婚姻中“赋权”。

《职场妈妈不下班》| 译者肖索未解读

11.3MB
00:0012:22

【美】阿莉·拉塞尔·霍克希尔德 著

肖索未/刘令堃/夏天 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1

【解读】肖索未,本书译者之一,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性别、婚姻与家庭、亲密关系、人口流动,研究课题涉及当代中国的婚外包养关系、儿童抚育中的城乡、阶级与代际合作,目前研究主要关注雇佣照料与家政服务。代表著作《欲望与尊严:转型期中国的阶层、性别与亲密关系》。

婚姻是两个个体的结合,但同时也是两种关于性别、公平和感激的观念进行交锋的舞台。工业革命以来,女性得以进入职场,却并未从家庭劳动中解放出来。一方面,现代化使她们作为劳动者进入职场参与第一轮班;另一方面,回到家她们也必须作为主力承担第二轮班:做家务并照顾小孩。本书是美国知名社会学家霍克希尔德关于职场父母婚姻中家务分配的专著,作者引入了一系列的概念——比如“停滞的性别革命”、“感激经济”和(为掩饰冲突而制造的)“家庭迷思”等以帮助读者理解人们从职场回来后在家上“第二班”的种种情形。

TIPS:

1. “家务分工”看似是夫妻间的私事,却与整个社会的制度安排和宏观结构紧密连接。作者霍克希尔德呼吁的是一种顺应现代潮流,但富含温情的模式。公共机构是解决方案的一部分,但照料并不能完全外包给机构,而留存重要的一部分在私人生活中,由男性和女性共同分担。

2. 几十年来,照料产业(如育儿嫂)在全球快速发展,进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某些方面,市场化服务或许是件好事,但是单纯依赖市场并非良方。家庭劳作和互动的过程构成了家庭记忆和个体情感的重要部分,而市场化服务强调结果,跳过了过程,消解了家庭成员自力更生、相互依赖的意义。人们越不能或不愿自己动手,就越依赖市场,越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去赚钱,越没有时间和可能置身家中自己动手,也就越难以从家庭生活的过程中获得深刻而长久的情感与意义。

3. 家与市场遵循不同的道德原则。家是共同体的最小单位,遵循着“家庭主义”的原则——成员之间无条件地相互负责和支持,秉承“礼物交换”的原则,维系一种良好的长期关系。而市场化的服务则遵循了契约和交易的原则,其前提是支付能力,由此不可避免地带来基于财富的照料不平等。

执行制作人:金寒芽|策划:筱诗|剪辑:张译丹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肖索未

发表文章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0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译者发声

最懂原著的一手读感

241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