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旋
2022-04-07·阅读时长2分钟
【法】让·哈茨菲尔德 著
龙云/孙旋 译
理想国·北京日报出版社,2022
【解读】孙旋,本书译者之一,本科和硕士研究生都就读于外交部唯一直属高校——外交学院,本科就读法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方向是法语语言文学。毕业后从事国际传播工作,主要是面向欧洲和非洲的法语国家和地区进行对外传播,曾采访过法国前总理拉法兰、法国内政部前高级官员还有法国著名钢琴家、有“钢琴王子”美誉的理查德·克莱德曼等人物。近来,转向美洲区域的人文交流工作和外事工作。
龙云,本书译者之一,北京大学中文系与巴黎索邦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双博士。
2003年12月23日,联合国大会宣布将每年的4月7日定为“反思卢旺达大屠杀国际日”。发生在卢旺达小镇尼亚马塔的大屠杀开始于1994年4 月11日上午11点,一直持续到5月14日下午2点,当地约六万名图西人,有近五万死于屠刀之下。在这场屠杀中,杀人者与被杀者彼此并不陌生,他们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是邻居、同事、朋友、爱侣甚至家人,可一夜之间,他们就拿起了屠刀,有组织地对所有图西人展开屠杀。
大屠杀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胡图人为什么要这样屠杀图西人?屠杀过后,他们该如何继续生活?带着这些问题,作者哈茨菲尔德来到卢旺达,住在当地人身边,经过长达十四年的走访调查,采访了众多幸存者和屠杀者,力图从多个角度还原大屠杀的真相,理解这场发生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类浩劫。
TIPS:
1.《与屠刀为邻》这部书的文体很特别,既不是小说也不是报告文学,有点像访谈录,以大屠杀当事人第一人称的讲述为主,也会穿插一些第三人称描写和反思。这些当事人大多都是平民百姓,他们的叙述摒除了一切来自外部的杂音,还原了普通人遭遇一场历史浩劫的真实过程。
2. 这部书同时记录了幸存者与屠杀者的声音,多角度呈现和探索大屠杀与人性的复杂。作者在第一部关注幸存者的声音,在第二部采访了屠杀者,第三部则兼而有之。他们不仅在屠杀中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和心理活动,事后的反应、评价或辩解也因人而异,使得本书在深度上完全超越了单纯地记录历史、为受害者鸣不平的层次,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和神秘。
3. 作者持续跟踪调查了当事人多年后的生活,思考大屠杀对人类造成的漫长影响,同时也穿插介绍了图西族和胡图族在卢旺达这个千丘之国中的漫长历史和复杂纠葛,从历史的纵深剖析大屠杀的根源。同时横向地比较了卢旺达针对图西族的大屠杀和纳粹对犹太人的屠杀,还有发生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屠杀、战争、冲突进行比较,用一种类似比较研究的方法来剖析卢旺达大屠杀的个性化特点。
执行制作人:金寒芽|策划:筱诗|剪辑:张译丹
发表文章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0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