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偶然的创造》| 译者陈英解读

作者:陈英

2022-05-07·阅读时长2分钟

6590人看过
关于恐惧和嫉妒、成长和衰老、身体与写作、谎言和隐私的隽永书写

《偶然的创造》| 译者陈英解读

10.1MB
00:0008:47

【意大利】埃莱娜·费兰特 著

陈英/邹颖迪/陈杨琪 译

99读书人·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

【解读】陈英,本书译者之一,四川外国语大学法语意大利语系副教授,北外欧洲语言文学硕士,意大利马切拉塔大学语言学博士,主要研究语言学、现当代文学以及翻译,主要译作“那不勒斯四部曲”:《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离开的,留下的》《失踪的孩子》,以及《愤怒的城堡》《一个人消失在世界上》《拳头》《威尼斯是一条鱼》,皮佩尔诺长篇小说《迫害》等。

《偶然的创造》是意大利作家埃莱娜·费兰特2018年在英国《卫报》持续一年的专栏合集,也是作家自1992年出版处女作以来,首次尝试自传性书写。通过五十二篇凝练生动的短文,作家回忆了对其有特殊意义的诸多经历、人和物,阐释了自己对恐惧和嫉妒、成长和衰老、身体与写作、谎言和隐私等主题的看法。鉴于每篇专栏的主题均由《卫报》编辑指定,她坦诚这段经历既让她恐惧,又给了她很多启发。对于费兰特的读者而言,这本书是除其作品、访谈和书信之外,抵达作家一直拒绝示人的面孔和自我的珍贵文本。

TIPS:

1. 这是非常浓缩的一本书,每篇文章都很短,但是姿态很明确,思想很清晰。这些诚实又节制的文字,向我们传递了一个敏感、羞涩、厌恶感叹号、和烟瘾还有失眠症搏斗多年的作家形象。她肯定童年那些令人振奋的谎言,享受母亲的身份;她怀念英年早逝的友人,赞美植物的扩张和女性身体的生产性;她坚信写作光凭天赋是远远不够的;她认为梦想回到过去,是对青春的否定;她也断言,民族特点或者说民族自豪感,是一些简化的东西,需要与之进行抗争。

2. 作者通过这篇文章展示了自己的一个观点,就是那些在文学方面有远大抱负的人,取得一点成功,获得一点声望,证明不了什么问题。无论一个作家是不是成功,她内心都非常不满,写作也只能是她经历的旅程,她明白目的地永远在远方,写作是永无止境的一种追求,“我们不停地磨练自己,直到最后一口气”。她说出了写作的本质问题,写作不是去为了获得成功,它是作者本身非常紧迫的需求。

3. 从事艺术创作的人,只有天分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运气。也就是说,一个人在经历了无与伦比的时刻之后,那些很个人、很局限的作品会发生蜕变,比如说,但丁游历阴间的幻觉变成了《神曲》,海上冒险的经历变成了《白鲸》,但是没有人可以向我们保证,那种质的飞跃一定会发生。她也发现,作品的未来比作家自己的未来更加难以预料,完全说不准。所以一个作家在写作时,必须要接受这样的一个现实:埋头工作,不问前途。

|译者发声|

译者的翻译故事和译后心得往往是最懂原著的一手感悟。好多译者都是被案头耽误的好声音,妥妥地讲故事潜力股。欢迎订阅收听呀!

点我订阅

制作人:筱诗|编辑:梦寒(实习)|剪辑:译丹

发布时间:2022年5月11日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陈英

发表文章6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08人

意大利马切拉塔大学语言学博士,四川外国语大学法语意大利语系副教授,“那不勒斯四部曲”译者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译者发声

最懂原著的一手读感

241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7)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