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暗影中的人》| 译者赵飘解读

作者:赵飘

2022-06-02·阅读时长2分钟

4892人看过
“马里乌波尔三部曲”之二,获奖无数的《她来自马里乌波尔》姊妹篇。

《暗影中的人》| 译者赵飘解读

25.1MB
00:0010:57

【德】娜塔莎·沃丁 著

赵飘 译

新星出版社,2022

【解读】赵飘,本书译者,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语言文学硕士,从事中德媒体交流和对外传播工作。

娜塔莎·沃丁,德语作家,德俄翻译家。因《她来自马里乌波尔》一书,被授予莱比锡图书奖、德布林奖、奥古斯特·格拉夫·冯·普拉滕奖。继《她来自马里乌波尔》大获成功之后,娜塔莎·沃丁开启了寻踪父亲的旅程,讲述了1956年母亲自尽之后的故事。

作者渴望过正常的生活,极力想摆脱自己的流离失所者出身、融入德国社会、逃离俄国血统,父亲却将她监禁起来,想尽办法让她远离德国人的世界。无时无刻不让她恐惧的父亲,出生于沙俄时代,几乎跨越了整个20世纪,他的一生对于女儿来说一直是个谜。在试图寻找理解的钥匙过程中,娜塔莎借无家可归又无处可去的经历,书写了父亲的沉默,也书写了畸形父女关系的矛盾和挣扎。

点击即可收听“马里乌波尔三部曲”之一

《她来自马里乌波尔》| 祁沁雯解读

TIPS:

1. 这是一名少女的故事——身为曾经的强制劳工的女儿,出生在战后德国,被德国人避之不及、蔑视有加,同时又无比渴望成为他们中的一员。面对父亲的暴力、禁锢和压迫,十六岁的娜塔莎身穿一条母亲的连衣裙,只身逃到了无依无靠的大街上。对她来说,出生于沙俄时代的父亲,生命漫长到像是“不死之身”。父亲为何不许她穿任何红色衣物,为何禁止她踏入城区,为何对她动辄打骂,又为何坚决不学德语,为何对自己在俄国的前四十年生涯缄口不提?一片暗影之中,所有沉默背后,她试图寻找理解的钥匙。

2. 这本书的结构延续了娜塔莎第一部中的风格,不仅没有目录、章节和小标题,甚至原书连中译本中的章节序号都没有,只有十四个小节,像十四颗珠子,串起了父亲几乎跨越一个世纪的人生,以及娜塔莎在父权压迫下的成长之路。整本书融合了倒叙、插叙的叙述手法,父亲与女儿两条主线交替旋绕,故事在当下和过去、现实和梦境中来回流转。

3. 历史正在发生,大环境动荡下,每个人都难逃被时代裹挟的命运。值得慰藉的是,在娜塔莎身上,我们看到了时代夹缝中个体生存的另一种样本。从出身难民楼、蜗居城市背后的“俄国女”,到离家出走、满城闻名的“流浪女”,再到找到工作养活自己,成为人们口中“住在带家具房间的姑娘”,甚至,再到将一切记录下来的作家沃丁,虽然关于她的故事在这本书中尚未完全展开,但仍然可以说,在这幅苦难做底色的人生画卷上,她开出了希望的花。

|译者发声|

译者的翻译故事和译后心得往往是最懂原著的一手感悟。好多译者都是被案头耽误的好声音,妥妥地讲故事潜力股。欢迎订阅收听呀!

点我订阅

制作人:筱诗|编辑:梦寒(实习)|剪辑:译丹

发布时间:2022年6月2日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赵飘

发表文章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0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译者发声

最懂原著的一手读感

241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