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琼
2022-06-13·阅读时长1分钟
【德】韩炳哲(Byung-Chul Han)
吴琼 译
见识城邦·中信出版集团,2019
【解读】吴琼,本书译者,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德语系教师。译作有《德国室内设计》《他者的消失》《透明社会》等。
当今社会,到处洋溢着“透明”的热情,而人们的当务之急是培养一下对距离的热情。距离和羞耻心无法被纳入资本、信息及交际的高速循环。因此,人们便以“透明”的名义消除了所有谨慎的回旋余地。它们被照得通亮,被剥夺殆尽。世界也因此变得更加无耻、更加赤裸。
恰恰于信任不在时,人们对“透明”的呼求声才愈发响亮。在以信任为基础的社会中,人们是不会执意要求透明的。透明社会是一个不信任的、怀疑的社会,由于信任日渐消失,社会便开始依赖监控。对透明的大声呼求恰恰表明,社会的道德基础已然脆弱不堪,真诚、正直等道德价值越来越失去意义。作为一项新的社会命令,透明正在取代日渐式微的道德审查机构。
TIPS:
1. 作者着墨最多的是前四个章节:“肯定社会”中为追求交际的经济价值而回避一切否定性的透明;“展示社会”中为发挥事物的展示价值而忽略其膜拜价值的透明;以及“证据社会”和“色情社会”中以功能和绩效为终极目标而抛弃仪式感、神秘感的透明。
2. 韩炳哲系列作品以短句为主,段落层次清晰可辨,语法结构一目了然,大大减轻了哲学类读物特有的晦涩感。相同句式的反复呈现,反而赋予文字一种独特的节奏,使内容更加掷地有声、直击人心,同时,也给读者留出了足够的空间,去品味文字的韵味,去思索文字背后的深意。
3. 美不是“奇观”周围那瞬间的闪耀,不是扑面而来的吸引力,而是静谧的晚霞,岁月的流光。美好事物的时间性并不在于事件或魅力的纷至沓来。美是一个寄宿生,一位姗姗来迟者,唯有耐心等待,等待事物揭去面纱,绽放其芬芳馥郁的美丽光华,随着时间一层层地堆叠、沉淀,如千万萤火,熠熠生辉。“透明”却是黯淡无光的。美的东西是在遮掩物覆盖下的物体,当它被揭示以后就会变得平淡无奇。
|译者发声|
译者的翻译故事和译后心得往往是最懂原著的一手感悟。好多译者都是被案头耽误的好声音,妥妥地讲故事潜力股。欢迎订阅收听呀!
制作人:筱诗|编辑:梦寒(实习)|剪辑:译丹
发布时间:2022年6月13日
发表文章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0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