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崔倩倩
2022-07-26·阅读时长2分钟
【美】凯特琳·道蒂 著
崔倩倩 译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22
【解读】
崔倩倩,本书译者,挪威卑尔根大学英语硕士,现就职于某研究机构,任气候变化项目负责人。业余从事社科类、文学类书籍翻译多年。主要译作包括《好好告别》《好好告别:世界葬礼观察手记》《好好告别:猫咪会吃掉我的眼珠子吗?》、《人民的宫殿》(暂译名)等。
美国传奇殡葬师凯特琳·道蒂游历印尼、日本、墨西哥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亲身走访科罗拉多州的露天火葬、印尼公共墓室、墨西哥亡灵节、日本琉璃殿骨灰供奉等等。在这些葬礼文化中,既蕴涵着当地的历史传统,也让我们看到关于葬礼更多的可能性。
我们没有义务远离死亡,也没有义务对死亡感到羞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现身,然后出席,然后参与。
TIPS:
1.《好好告别:世界葬礼观察手记》发生在前作故事线的若干年后,此时的道蒂在洛杉矶拥有了一家自己的殡仪馆。道蒂运作殡仪馆的模式是基于美国早年的殡葬传统,即“殡葬属于家庭和社区事务”,人们亲自为逝去的家人入殓。由于倡导不对尸体进行防腐,鼓励死者亲属亲自打理遗体以及一系列违背主流殡葬业规范的其他做法,道蒂因此备受同行非议,但这也让她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美国殡葬业已彻底被利益所驱动,以“卫生”和“体面”为由,使殡仪过程变得更为程序化和非人性化,这全都迫使人们远离已经死去的亲人。
2. 急剧扩张的城市化导致城市土地资源的进一步匮乏,在很多国家,所谓的购买墓地本质上只是“租赁”墓地,虽然支付了高昂的金额,但到期之后,遗骨就要被挖出来埋进“集体坟坑”,给新来的逝者腾地方。日本的一家殡葬公司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他们在东京闹市区打造了一个外表上和办公楼差不多的楼宇式陵园。也就是说,他们利用向上的空间来储存骨灰瓮,而不是埋入地下。每当有人前来悼念,只要刷卡,智能机器人就会把对应的骨灰瓮取出来,供访客上香,进行祭奠。
3.游走于传统和创新之间的同时,道蒂也不忘进行科普。在谈到火葬的形式和历史时,她从环保的角度指出,采用火化机的主流火化方式不仅能耗极高,还会排放污染物,而印度、尼泊尔等地虽然实行传统露天火葬,但会大量消耗木材并排放黑炭气溶胶,因此她推崇改良后的露天火葬,这种方式优选低排放的木材,并且木材消耗量较少。
|译者发声|
译者的翻译故事和译后心得往往是最懂原著的一手感悟。好多译者都是被案头耽误的好声音,妥妥地讲故事潜力股。欢迎订阅收听呀!
制作人:筱诗|编辑:婧婧(实习)|剪辑:译丹
发布时间:2022年7月26日
发表文章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0人
挪威卑尔根大学英语硕士,现就职于某研究机构,任气候变化项目负责人。业余从事社科类、文学类书籍翻译多年。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