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奥本海默传》|译者汪冰解读

作者:汪冰

2023-08-29·阅读时长3分钟

12713人看过
诺兰导演《奥本海默》电影原著;2005年普利策奖获奖传记作品

31.2MB
00:0017:03

[美] 凯·伯德(Kai Bird)  、马丁·J.舍温(Martin J.Sherwin)著  汪冰 译

中信出版集团,2023年

【解读】汪冰,本书译者,心理工作者、书评人。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医学学士、精神卫生学博士学位。自幼好奇一切已知与未知,一直热衷探索生命的可能性,如今致力于传播幸福的学问,译有《列奥纳多·达·芬奇传》。

本书是关于“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的最权威、最为完整的传记,也是克里斯托弗·诺兰导演的电影《奥本海默》的原著传记和灵感来源。奥本海默是美籍犹太裔物理学家,曾被三次提名诺贝尔奖,取代爱因斯坦成为曼哈顿计划的领导者,在他的带领下,美国成功研制出原子弹。在这之后,奥本海默成为同代人中最著名的科学家,同时也是20世纪最具争议性的人物之一。从默默无闻到闻名世界,奥本海默一生参与了20世纪诸多重大的斗争与胜利,它们涉及科学研究、社会正义、二战和冷战。

TIPS:

1. 正是这样一座不可思议的宝藏,让我得以动手创作一部第一人称视角的剧本。我想从奥本海默的角度来讲述这个故事。这正是这部传记给我带来的启发,我不仅对奥本海默感同身受,还能窥见他头脑中的所思所想。我感到这部电影呼之欲出。奥本海默的故事是我所知最戏剧化、最复杂的故事之一,如果没有凯·伯德和马丁·舍温的原著,我想我是不会拍这部电影的。——克里斯托弗·诺兰 电影《奥本海默》导演 编剧

2. 我们该为了拯救世界而冒毁灭它的危险吗?我们要为了增进自身福祉而冒自我颠覆的风险吗?奥本海默在1954年所遭受的痛苦和羞辱在麦卡锡时代并不罕见。但是作为一名被告,无人能与他相提并论。他是美国的普罗米修斯——“原子弹之父”,二战时,在他的带领下,科学家们为自己的国家从自然手中夺取了令人惊叹的太阳之火。在这之后,他不仅睿智地申明了核弹的危害,也充满希望地提及了核能的潜在益处。再后来,几近绝望的他公开批评了军方提出的、战略研究者鼓吹的核战争计划:“如果一个文明一直把伦理视为人类生活的核心内容,但是对所有人都可能被杀死这件事缄口不提,只允许讨论如何克敌制胜,那么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这样的文明?” 在1954年的听证会上,奥本海默的反对者们对他的政治倾向和专业判断进行了抨击,但实际上他们是在诋毁他的人品和价值观,他们在这一过程中也暴露出了奥本海默个性的诸多方面:他野心勃勃又没有安全感,他才智超群又幼稚可笑,他果断坚决又惶恐不安,他坚忍淡泊又充满困惑。作为一个个性复杂的人,他早年间就打造了一副内心的铠甲。从20世纪初奥本海默在纽约上西区度过的童年时光到1967年他离开人世,本书追溯了奥本海默的一生,探究了这副盔甲背后谜一般的个性。这是一部深入内心的传记,无论在资料研究还是撰写过程中,作者都秉持一个观点,那些终生难忘的人生经历会影响一个人的言行和决策,在奥本海默身上甚至可能还影响到了他的科学事业。

3. 在本书长达25年的写作过程中,作者参考了成千上万份文献记录,它们来自国内外的档案资料和个人收藏。本书还参考了国会图书馆中奥本海默自己留存的大量文件,以及联邦调查局在超过25年的监视活动中积累的数千页记录。通过联邦调查局根据监听录音整理的文字,读者有机会“听到”奥本海默的谈话。然而,这些书面记录也只讲述了个人生活的部分真相,采访了奥本海默的近百名密友、亲人和同事。

点击收听更多延伸内容

|译者发声|

译者的翻译故事和译后心得往往是最懂原著的一手感悟。好多译者都是被案头耽误的好声音,妥妥地讲故事潜力股。欢迎订阅收听呀!

点我订阅

制作人:筱诗|审校:南希|剪辑:译丹

发布时间:2023年8月29日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汪冰

发表文章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3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译者发声

最懂原著的一手读感

241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1)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