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狗狗都市观》|译者邹赜韬解读

作者:中读编辑部

2024-06-21·阅读时长1分钟

3701人看过

21.5MB
00:0015:37

[英] 克里斯·皮尔逊 著

邹赜韬 、 林青青 译

鼓楼新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解读】邹赜韬,上海大学历史系博士生,出版史学著作、译作多部,研究成果见于《中国社会科学》《全球史评论》《近代史学刊》及《中国青年报》《科技日报》《文汇报》《解放日报》等报刊。

《狗狗都市观》是一本探讨犬与人类如何共同构建现代城市的社会历史书籍,由上海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邹赜韬与林青青合译,原著作者是英国利物浦大学历史系教授克里斯·皮尔逊。该书从城市史、动物史和医疗社会史的交叉视角出发,深入分析了狗狗在纽约、伦敦和巴黎这些现代化都市的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人狗之间的互动关系。

核心主题围绕“狗狗都市”概念,即人与狗在现代城市中共存、共建的跨物种协议,旨在探索如何在城市近代化过程中实现和谐共生。书中指出,城市中产阶级推动的改革包括清理环境、控制流浪狗、反对犯罪及提倡人道主义,这些努力不仅改变了狗狗的地位,也促进了现代都市文明的形成。

TIPS:

  1. 本书记载了从19世纪对狗狗牙齿磨平的激进提议,到后来采用狗嘴套作为预防咬伤的常规措施的转变,反映出人类在城市化进程中对犬只管理方法的探索与实践。同时,警犬在犯罪侦查中的应用争议,不仅体现了对动物本能与训练潜力的信任与怀疑之间的张力,也触及了法律伦理的边界。

  2. 城市中狗粪问题的治理难题,不仅关乎公共卫生安全,也映射出不同社会阶层对待狗粪的态度差异,以及狗粪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经济价值。这一议题揭示了城市治理中如何协调实用主义与人道关怀,以及对动物与人类共同生活环境的尊重。

  3. 译者邹赜韬因个人与爱犬的深厚情感,而对《狗狗都市观》的翻译工作充满热忱,这种情感动力促使他将专业领域的城市史、动物史与医疗社会史研究与个人经历相结合,通过翻译工作架起了学术知识与大众情感之间的桥梁,促进了对现代城市中人犬关系更深层次的理解与反思。

|译者发声|

译者的翻译故事和译后心得往往是最懂原著的一手感悟。好多译者都是被案头耽误的好声音,妥妥地讲故事潜力股。欢迎订阅收听呀!

点我订阅

制作人:筱诗|审校:南希|剪辑:译丹

发布时间:2024年6月21日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中读编辑部

发表文章506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3295人

一个编辑部和TA关注的世界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译者发声

最懂原著的一手读感

241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