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电影狂想:昆汀·塔伦蒂诺回忆录》|译者覃天解读

作者:中读编辑部

2024-07-16·阅读时长2分钟

2805人看过
当代著名电影大师昆汀成长史。

15.6MB
00:0011:22

[美] 昆汀·塔伦蒂诺 著,覃天、邱文浩 译

未读·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4

【解读】覃天,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国际电影文化传播方向硕士,毕业论文研究方向是谢晋的电影。在翻译这本书之前,我长期在影视媒体“虹膜”的翻译组翻译了各类导演的访谈、电影评论以及影视相关的资料。

昆汀·塔伦蒂诺是当代最著名的电影人之一,也是当今最有影响力的电影爱好者。多年来,昆汀一直在采访中称自己将创作一本关于电影的书,现在,时机已到。他将为所有电影爱好者献上让人期待已久的一切。在他的首部非虚构作品中,昆汀从童年时代与电影结缘写起,对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好莱坞电影及电影人进行了深刻而犀利的评论,同时穿插了自己与电影密不可分的成长往事。这是昆汀的私家片单,更是他的传奇人生。

TIPS

1. 本书很符合大众对于昆汀“电影狂人”的印象。昆汀在书中追忆了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的美国电影的繁荣景象,如数家珍般将那个年代的重要电影和盘托出,大侃银幕内外的奇闻趣事。昆汀饶有趣味地从行业八卦、导演风格、电影剧作、拍摄技法等角度畅想了这部电影在平行宇宙中的不同面貌,展现了这位影史名导对于电影艺术非凡的理解力与洞察力。

2. 纵观全书,我们会发现这是一本综合了电影评论、电影理论、影评历史以及昆汀私人片单的书籍。昆汀1963年出生在田纳西州的诺克斯维尔,他的父亲托尼·塔伦蒂诺是名意大利裔的演员,母亲康妮·迈克尔休有切罗基人和爱尔兰人血统。与大多数电影导演不同的是,昆汀从未在正儿八经的电影学院念过哪怕一天书,他年少时在加利福尼亚州一家名为Video Archives的录像带租赁店打工,并在那里自学成才。这样独特的经历造就了昆汀与众不同的电影风格,正如他在《电影狂想》中对“电影小子”们的评价语——“影痴”,昆汀对电影的理解从不是从书本与课堂上学来的。大量的阅片与对电影近乎癫狂的痴迷让他走上了导演的道路。

3. 昆汀在这本书中讲述了自己儿时让他印象深刻的观影经历,例如,作为一个白人小孩,他竟经常出入黑人观众为主体的剥削电影院。昆汀在书中列举的也大多是60、70年代的电影。在我与邱文浩翻译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与昆汀的忠实拥趸一样,同样有不少电影评论家和研究者认为,相比于其他大师级的电影导演,昆汀电影中对人性的讨论、世界观的建构相对薄弱。但在阅读完《电影狂想》这本书之后,我们将会意识到这样的说法有失偏颇。要理解这本书以及昆汀的观影感受,我想带大家大致了解一下新好莱坞、反当权派导演以及电影小子的历史。

点击进入电影专题「那些与电影为伴的日子」

|译者发声|

译者的翻译故事和译后心得往往是最懂原著的一手感悟。好多译者都是被案头耽误的好声音,妥妥地讲故事潜力股。欢迎订阅收听呀!

点我订阅

制作人:筱诗|审校:南希|剪辑:译丹

发布时间:2024年7月17日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中读编辑部

发表文章506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3295人

一个编辑部和TA关注的世界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译者发声

最懂原著的一手读感

241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