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鸿谅
2018-02-25·阅读时长1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735个字,产生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1956年2月,毛主席与出席全国政协二届二次会议的知识界委员亲切交谈(左起:黄药眠、费孝通、华罗庚、胡愈之、童第周) )
《怀逝者》与《流亡在赤道线上》
“永远向着未来,不要怀念过去,一切为了明日,不要迷恋昨日。”胡愈之在《少年航空兵——祖国梦游记》里写的这一段话,与他的人生对应来看,也恰如自勉和自律。他的夫人沈兹九在撰文回忆时特意摘出了这段话,然后写道:“出于这一点,他生平除了为追念亡友写过一些纪念文章外,几乎不写回忆文字,更从不写自己,不夸耀自己的功绩。”胡愈之唯一的生平自述《我的回忆》完成于1985年,他89岁之际。他口述,侄儿胡序文整理。第二年,他就永远地离开了。
胡愈之夫妇的这种超然和淡泊,在三联书店编辑周健强的记忆中有更多细节。1983年,三联书店计划给胡愈之出书,这个任务刚好落到周健强身上。那时候她还年轻,刚从工厂调到三联做编辑,负责的领域就是回忆录和纪实文学。她对本刊记者回忆:“当时三联还是人民出版社里的一个编辑部,我们的办公室还在人民出版社的大楼里。”看起来顺理成章的任务,完成起来却并不容易。“胡愈老在出版领域长达70余年,一再创造‘出版奇迹’,从考入商务印书馆开始,他先后主编过《东方杂志》、《东方文库》、《文学周报》、《公理日报》、《世界知识》、《南洋商报》、《风下》、《南侨日报》等诸多著名报纸杂志,亲自撰写的文章上千万字,可是他却任由这些文字散载湮没,从没有想过给自己结集出版。”
发表文章8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44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