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爸爸爱喜禾:戏谑背后的无力

作者:陈晓

2018-02-25·阅读时长12分钟

1054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276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陈晓)


( 自闭症孩子的本体感相对较弱,这位妈妈在陪她的孩子通过感统训练加强本体感 )

“自闭症之父”

虽然蔡春猪并不情愿,但从2011年开始,他成了不大不小的名人,甚至被称为“自闭症之父”。在得到这个名号前,他是一个从湖南山野里来到北京的外省青年,有一份职高肄业的学历,不太固定的工作,在好几所高校中文系和艺术系的旁听经历,以及为朋友称道的文字能力。他和朋友一起制作了中国最早的时事脱口秀栏目“东方夜话”,虽然蔡春猪说当初卖价不高,这档收视和口碑都不错的冷幽默节目,并没有赚多少钱,但蔡春猪还是在北京这个偌大的都市里站住了脚。在2011年2月以前,他买了自己的房,有一辆开了7年的赛欧,有不算密集但也不少的文字活儿,足够让他脱离上班族朝九晚五的日程窠臼——他可以每天睡到接近中午才起床,工作地点在咖啡馆,打游戏,在网上聊天,还有写剧本。

2009年,蔡春猪的儿子出生了,取名喜禾——寓意是一株欢欢喜喜的禾苗。因为自己就“不走寻常路”,蔡春猪对儿子未来的设计也跳离了传统功利性的路径。他对喜禾的人生规划是:“上初中的时候,暑假送他去厨师班学点厨艺。跟哪个木匠去学点什么的,跟哪个铁匠去学点什么的,就是有很多手艺。这些手艺是很管用的,一旦将来工作,他能露几手绝活,比如炒菜的时候会颠锅。我就想尽量把他往有趣的方面培养。事实证明,世界上凡是有趣的人活得不会很惨。”蔡春猪自己有很多爱好。他喜欢下军棋,喜欢打游戏,喜欢海子的诗,鲍勃·迪伦的歌,喜欢长调,会因为找到了《再见列宁》的电影音乐而兴奋。与绝大多数父母一样,他喜欢自己的儿子能够分享他在人生中体验过的快乐。

文章作者

陈晓

发表文章26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782人

社会调查、徒步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八十周年

1227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4)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