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斌
2018-02-25·阅读时长4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015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张斌)
( 北京奥运会3块金牌得主霍伊在伦敦参加测试赛 )
有一种说法,奥运东道主会潜移默化地获得近20%的优势激增。最近三届夏季奥运会皆是如此,澳大利亚、希腊和中国分别在家门口赢得了各自奥运参赛历史上的最高巅峰,哪怕雅典在2004年仅仅赢得了9块金牌。中国理应成为最好的例子,2008年的51金几乎无以复加。《泰晤士报》最新一轮关于伦敦奥运会金牌的预测之中,中、美继续呈现“G2”格局,美国41块,咱们39块。预测而已,但是的确与北京主场效应相比较,的确小降了25%。我们可以看淡缩水,此番英国满心期待着东道主法则继续不谬,英国人从北京带走了19块金牌,一道简单的算术题摆在所有人面前。
英国奥委会设立体育运动总监一职,说到底是负责大英代表团在赛场上的表现。目前担任这一职务的是伍德沃德爵士,这位总监操碎了心,借助媒体向公众发出呼吁,恳请在一些艰苦的冲刺项目中,英国公众多多聚集,秉承“激情第一,比赛第二”的理念,为子弟兵呐喊助威,毫厘之间白热竞争中,熟悉言语的加油和助威也是战斗力啊。
爵士的呼吁和恳请并没有赢得大英代表团的一片赞成之声,甚至不少教练员心怀纯粹的“费厄泼赖”,强烈要求大英代表团切不可学习温哥华冬奥会时加拿大奥委会提出的“助力领奖台计划”。那个在枫叶之国家喻户晓的计划其实很复杂,但是给其他国家参赛者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居然是,加拿大选手早一年多时间就可以在正式赛道上训练,因此拥有了难得的优势。说到北京奥运会,英国人怨气很大的,他们声称赛前交付给中国相关部门保管的帆船器材,到了赛后也没能取回。这完全不可考,也许有夸张的成分。他们还提出,在北京顺义水上中心,外国参赛者赛前极少有机会可以适应最为复杂的激流皮划艇的赛场,而中国好手们近水楼台先得月。其实,也没啥可以大惊小怪的,东道主的所谓优势就是渗透在点点滴滴之中。有实力的参赛者,可以斥巨资在自己的国内仿造绝对一比一的比赛场地。北京奥运会前,“红牛”就曾赞助了那时候美国男子小轮车头号选手,在其后院修建了一个与老山场地绝对仿真的坡道,用心之苦无与伦比,只可惜最终夺得金牌的不是美国人。
发表文章316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598人
中国中央电视台主持人,体育评论员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