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9-04-15·阅读时长1分钟
【法】雅克·博塞 著
任疆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
【推荐】三联生活周刊
【解读】任疆,本书译者,康奈尔大学建筑、艺术和规划学院硕士,红楼艺术奖获得者
【朗读】乌丹
不论是对于一个宗教,还是一个国家或民族,这些图书馆的重要性都远远超乎你的想象。在这些最美的图书馆背后,你还能够追溯到一段生动的家族与国家兴衰史。
TIPS:
1. 在西欧漫长的中世纪,知识被强大的基督教会牢牢地限制在修道院中,抄书被视为一种极少被赋予的特权。一些极富洞见的基督教会重要人物,如圣本笃修会的创始人“努西亚的圣本笃”将读书写入了会规,因为作为圣言经典的知识之于信仰和健康大有裨益。
2. AEIOU:Austriae est imperare orbi universo(拉丁语),原本是哈布斯堡家族第一位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留在他的藏书上的标识,意思是“奥地利的命运就是统治世界”。在哈布斯堡王朝的全盛时期,帝国图书馆成为当时欧洲最大的公共图书馆。
3. 歌德在魏玛生活了大半辈子,他曾经担任魏玛“绿色城堡”的图书馆馆长,并将其打造成德国最大的图书馆之一。图书馆丰富的馆藏,以及自由的文化氛围支持歌德完成了巨著《浮士德》,也吸引四方的学者纷至沓来,让魏玛成为当时德国的智识中心。
4. 20世纪初,纽约最宏伟的标志性建筑——纽约公共图书馆总馆建成,它彰显了美国作为一个移民社会,让每一个人平等、便利地接受文化与教育的决心。它的馆藏摆脱了所有的学术约束,服务于那些“很可能是未来天才的奇怪读者”。正因它如此的兼容并包,才缔造了今日美国发达的科技与人文社会。
发表文章6042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67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