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侘寂》| 译者刘姝滢解读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9-08-31·阅读时长1分钟

10244人看过
《茶书》之后,又一部深入东方美学核心的著作。

《侘寂》| 译者刘姝滢解读

16.5MB
00:0012:00

【美】雷纳德·科伦 著

谷泉 译

新星出版社,2019年

【推荐】三联生活周刊

【解读】刘姝滢,《三联生活周刊》茶专栏作者、《茶界中国》总撰稿

【朗读】姚田胜

“侘寂,乃事物一种未满、无常、残缺之美。它适度、谦逊,同时远离世俗。”作者雷纳德·科伦,在本书开篇便直指侘寂的本质。科伦虽是建筑设计师,但唯一的建筑作品就是十七岁时盖的一间茶屋,而本书的译者谷泉,虽为中国的美学学者,却喜欢在京郊的河滩上捡拾形色各异的石头。这本只有150页的一本薄书,却在不可说处让人初探侘寂的自适与清凉。

TIPS:

1. 20世纪60年代末,浪迹在西方青年运动中的雷纳德·科伦,与以自然为核心思想的日本美学不期而遇。东方美学不可说,却直指人心的本质,让他走出艺术困境,创造力得以回养。因此他将日本人用文字无法述说的美学,大胆落笔,简单归纳呈现在读者眼前。

2. 中国美学研究者谷泉,以自己敏锐的美学视角跟批判精神,在翻译《侘寂》的基础上,对当下所面对犹如年轻时代科伦所遇的困境,有着独到的观察与回答——在拿来主义风行的当下,粗暴简单地复制或者山寨西方、日本,而不能把旧美、他美进行有效地转译与创立,让美的精神空留躯壳。

3. 在日本文化中“不可说的”侘寂,经过美国建筑设计师的诠释,以及中国美学研究者的翻译之后,秉承了禅的自然、自由之魂,无界地流转着。我们在一次次建立与幻灭中,体会着侘寂的勃勃生机。在物中乐趣,与物外自由之间,构架了微妙的平衡。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42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47967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译者发声

最懂原著的一手读感

241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5)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