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硝烟中的葡萄酒》| 译者陈虹燕解读

作者:

2020-05-31·阅读时长1分钟

10164人看过
再现法国葡萄酒世界最黑暗的时期,揭露纳粹抢占法国葡萄园的真相。

《硝烟中的葡萄酒》| 译者陈虹燕解读

30.8MB
00:0013:26

【法】克里斯托弗·吕康 著

陈虹燕 周欣宇 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

【推荐】三联生活周刊

【解读】陈虹燕,本书译者

【朗读】箫锐

二战期间,葡萄酒并非是一件普普通通的商品。随着法国的战败,在纳粹领导人眼中,法国葡萄酒成了最珍贵的战利品。从1940年开始,柏林政府便任命德国葡萄酒专家前往法国各大葡萄酒产区,以筹谋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掠夺葡萄酒资源的行动。维希政府在其中扮演着暧昧不清的中介角色,许多法国葡萄酒专业人士也与占领者沆瀣一气,这场规模浩大的掠夺成为一场不堪回首的悲剧。在战争结束七十多年后的今天,是时候重新开启这本尘封已久的苦涩档案,让读者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

TIPS:

1. 法国葡萄酒:法国是世界著名的葡萄酒产地,其生产葡萄酒的历史悠久。不同等级的葡萄酒庄园星罗棋布地散落在这个富饶、浪漫的国度。本书便是一部以“二战”时期德法冲突为背景、整合海量文献档案后,创作出的一部揭露纳粹抢占法国葡萄园真相的人文科普读物。

2. 经济掠夺:德法签订停战协定后,纳粹当局决定对法国进行持续性经济掠夺,从而控制法国的整体经济。作为德国在欧洲最大的竞争国,法国最终沦为了农民的世界,成为德意志帝国第一大农业原材料供给国。对法国葡萄酒的掠夺,完美地展现了纳粹对法国施行的经济奴役政策。

3. 败亡的根源:法国葡萄酒在1940年至1944年经历的这段历史,是一场长期以来人们试图遗忘的悲剧。在这场掠夺中,维希政府扮演着暧昧不清的中介角色,数不胜数的法国葡萄酒专业人士也与占领者沆瀣一气,只为从中攫取巨大的经济利益。若不是他们的配合,这项经济剥削计划也难以成功。一系列事件表明,这似乎是一种不可逃脱的宿命,它揭示了一个民族因为妥协和怯懦而自我放弃,然后走向衰落的过程。

恭喜@杨飞@ Lipeng获得赠书一本~请于5日内将您的中读用户名+中奖书目+姓名+地址+联系方式 私信@中读 官方微博,感谢参与~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发表文章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人

收录专栏

译者发声

最懂原著的一手读感

241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4)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