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艾君
2019-07-24·阅读时长5分钟
《日本归来(一):寻访川越藏造 》
文/史艾君
那天到达距东京四十公里的川越市时已是午后,天空飘着细雨,这里俗称“小江户”,曾是一个商业重镇,供给当时的江户(现东京)建材、粮食及其他物资。川越一番街左右两侧“藏造”建筑大约有两百年历史,“藏”在日本语中意思是“仓库”。藏造建筑保留了日本江户时代的建筑风格。
藏造房屋高度基本在二或三层,其特点是将木柱藏在土和石灰墙中,墙厚约三十厘米;门窗也做了防火处理,屋面大多采用防火黑瓦,从整体到细节充分考虑防火要求。川越当年有超过两百间藏造建筑,如今只剩下三十余间。
一番街上,藏造建筑与一些西洋建筑和谐共处,正如百年老店与现代商店相邻而居一样。藏屋屋檐高低不一,临街的店面宽度并不大,但进深很长,有的长达几十米,记得看过的一部记录片,介绍一家老字号刀铺。房屋临街是店面,中间居住着四世同堂,里面有仓库、起居室、书房等。房屋中间竟然还有个小小的露天中庭,是一家人晾晒和户外活动的场所,可见房屋进深有多深。
仔细观察,每栋藏造房屋各不相同。一家屋脊用青砖细密垒积,质感强烈。一家屋脊左右两端翘起几根弯曲的细钢丝,不知何意,造型很是俏皮,在这条街上十分吸睛。一家黑色外墙上嵌着造型古雅的窗口,配上金属绿窗扇,古朴且艺术感十足。一家黑色外墙配着阶梯样窗口及阶梯样白色窗扇,白色已经古旧,不知岁月的风在这家老屋来回穿梭了多少年。
老屋的侧面屋身优美动人,从墙身、屋瓦、屋檐、到线条的细节处理,如此的完美无缺,彷如一副凹凸有致的美女剪影。
撑伞穿街去参观将近四百多年历史的“时之钟”,这座钟楼建于1624年,后遭数次火灾,于1893年由当地民众集资而建。它是川越市的地标建筑,也是当地民众心中的精神家园。钟楼共三层,高约六米,每天四次鸣钟。从钟楼向里走,发现一个小小的神社,雨中的神社一片清幽。
匆匆从神社出来去寻找那家期待已久的老字号刀铺。这栋藏屋位于一番街主街上,建于1898年,宫冈明彦一家住在这里已经六代了。老屋、屋中人、经营的店,让我充满了好奇。
一番街不长,很快就找到了。推门进店,房内装饰古香古色,柜台里面一位年轻人正在台前磨刀,这镜头和纪录片中如出一辙。看我们进来,年轻人点头微笑,打完招呼,问他会不会中文。他摇头,然后示意稍等。
他掀开藏蓝色门帘走进内屋,请出他的父亲,那位纪录片中和善的日本人。我告诉他,我来自北京,是学建筑的,非常喜欢他家的店,并夸赞他家的老屋很漂亮。长者和颜悦色,一连声“谢谢,谢谢!”,随后回内屋拿出一张纸送给我,原来是老屋简单的图样及英文介绍。
随后他拿出展柜里一把烹饪尖刀,说这把刀是用来切肉的,经过几十年的磨锐,十分锋利并且耐用。看着展柜里一把把精致考究的刀,再望望低头磨刀的年轻人,真切体会到日本人无与伦比的工匠精神。
听说他喜欢中国文化,看到墙上挂有书法作品,问他是否喜欢写书法,他说喜欢刻章。本来打算去屋内仔细参观一下平面布置及防火细节处理,以及那个与自然连同的中庭,还有磨刀石的历史,一家人的生活状态及精神寄托等等,无奈返回时间到了,只好挥手告别。
从网上得知,这家人有一个禁忌,禁止小孩子在屋内玩弹珠。原来是担心弹珠一不小心滚到那间仓库门的滑道里,防火门无法关严,起火时无法保证仓库重要物资的安全,那可是一家人的生命之源。
老屋成了子孙与祖先之间最具体的连接,明彦一家居住在这家坚固、充满祖先感情印记的老屋里,怀着敬畏感恩的心,继续传承祖上精湛的磨刀技术和智慧,安静快乐地生活着。正像他自己所说:“我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家人平安,对我来说那是真正的喜乐。”
临走时明彦的大儿子仍在磨刀,微笑着专注着。也许未来几十年这家店将定格在这个画面,古朴的老屋因着这副光彩的画面而生生不息。
那副藏蓝色门帘里面究竟藏着一家日本普通人什么样的生活图景,如此的亲切又神秘。刚坐车离开,就想着何日再来。
发表文章2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3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