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跨越单中心,超级首都演变史

作者:贾冬婷

2018-02-07·阅读时长21分钟

785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0662个字,产生1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北京前门——正阳门箭楼 )

发酵:双中心的可能性

行政中心搬迁,对北京来说并非突如其来。事实上,这一议题真正进入讨论,是在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之后。和50年前的“梁陈方案”一样,出发点也是保护旧城。当时要编制2004~2020版北京总体规划,厦门大学教授赵燕菁时任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历史文化名城所所长,他提出一个方案,“北京如果要保护旧城,必须在空间上分离”。赵燕菁告诉我,当时中央让他们论证旧城中心区到底能盖多高。他们回复,中心区是一寸都不能盖高的,古代是多少就是多少。那么,由此带来的城市功能损失应该在新区得到解决。当时他略为夸张地形容:“要么把故宫搬走,要么把行政中心搬走,两者只能留一个。”

如果行政中心要搬,搬到哪里去呢?赵燕菁当时的建议即是通州。“奥运会之前,有两次改变城市机构的机会,第一次是奥运场馆的选址。曾提出选在南城,带动整个城市往南走,往天津方向走。北京东南方向的亦庄作为备选方案,结果在最后一分钟被放弃。最终还是选在了中轴线以北的延长线上,理由是中轴线有历史和文化上的传承,而且机场在北边,亚运村的基础设施也在北边,而当时能让北京选上是头号任务,选不上连规划都不用做了。奥运场馆选在北边了,那地铁就要跟过去,高速公路、公共服务全都得围着,最后北京的单中心结构不但没有弱化,反而强化了。”赵燕菁说,在奥运会选址已经无法更改的情况下,当时行政中心搬迁可以选择的副中心只有东南两个方向。“在这两个方向里,副中心首先要避开其他城市功能扩张的用地。提出选择通州,则因为可以沿长安街延伸行政功能,有利于行政职能的分期迁移和水平分工;通州的对外交通,特别是对中央行政功能影响较大的机场交通条件很便捷;通州的水系发育也有相对丰富的自然素材,有利于通过设计形成壮丽的景观形象。”

文章作者

贾冬婷

发表文章79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347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编助理、三联人文城市奖总策划。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北京搬离北京

超级首都的解决之道

2514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4)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