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慎之
2022-11-02·阅读时长8分钟
本课重点:
1、为什么我们会否定自己?
2、四种不同类型的人是怎样否定自己的?
3、解决否定自己问题的三条建议。
你好!我是胡慎之,欢迎来到我的关系课。
今天是我们实战自我成长篇的第1节课,我们要讲的是,总是否定自己,怎么办?
否定自己,可能是世界上最悲催的事情。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既要当运动员,又要当裁判”。曾经有一个女孩子跟我说了一句话,非常好地阐述了我们如何是否定自己的。她在形容自己讨好别人的时候说:“我一面讨好别人,但另一面很痛恨讨好别人的自己。”这种否定的状态,会让两个自己经常会在内心打架,这也是她内心最大的冲突了。
通常,在我们否定自己以后,会找不到自己,而且会激发起一些内在的感受,比如痛苦抑郁,无力,甚至仇恨。在跟别人交往的关系中,否定自己,会让我们找不到自己的态度。
其实否定自己,是自己跟自己的关系出现了问题。而这背后,通常有这三种动力。
第一种,否定自己是故意打击自己。我们总是盯着自己身上的某些点,去做很多讨好别人的事情。比如说,在30岁之前,我一直很自卑,对自己不是很确定,很在意别人对我的评价,会不断去用一些方式讨好别人,特别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同。比如说作为老大,一起吃饭的时候我要买单,当别人买单以后,我会觉得特别尴尬,甚至会有一些愧疚,感觉别人在说你不行。
这种感觉使我想向所有的人证明:我真的很厉害。所以,年轻的时候,会经常吹牛,希望借助于这些能够产生优越体验的错觉,向世界证明:我不是一个自卑的人,我很好,我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糟糕。但越是这样,我越是觉得很虚,越是否定自己。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但其实,盯着那些我们认为是很重要的点,并借此打击自己时,我们是很难从这看到自己身上更多完整的内容的。
第二种,有的时候我们否定自己,是满足自恋的需要。什么叫自恋的需要,就是我们常说的“过分谦虚等于骄傲”那种感觉。很多的时候我们否定自己,是在别人说你这个事情做得很好,你很棒的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没有那么棒,并反馈给别人说“我没有你说的那么棒”,因为这样被夸赞有可能会让我们产生一点点羞耻的感觉。
因为我们觉得自己没有别人说的那么好,这种就是我们所说的,否定式的自恋,这种自恋是为了维系我们的社交,也是为了保持理想自我的状态。因为我们觉得自己可以更完美,或者我们希望自己更完美,这和自己本身的不完美存在落差,也会引起我们的焦虑。所以,我们会用这种否定自己的话,来打破和补偿,本身不完美所引起的焦虑,所以我们有的时候否定自己,有可能就是一种自恋的需要。
第三种,否定自己,更多的,是把我们被别人对待的方式,变成了我们对待自己的方式。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也许我们被过分的要求,或者说被过高的期待。当我们达到这种过高的要求之后,会被夸奖,但是这种所谓的夸奖和赞美,只是赞美了我们的某一个能力,就有点像是一个小孩子考一百分,然后别人说你很聪明,你很棒,很多人会认为这是夸奖,但是那小孩子内心会恐慌,他听到的第一反应就是如果我考不好,考不到一百分该怎么办?那我是不是很糟糕的?
所以,当我们被过高期待或要求时,如果我们做不到,很多人可能会表达出来一种失望的眼神,甚至会用情感疏离或者一些惩罚性的措施对待我们,这时我们会觉得,自己必须要去做得更好。那么做得更好一些就变成了我们内在对自我的标准,当达不到这个标准的时候,我们就会否定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经常听到父母说:“你为什么不像隔壁谁谁谁家的孩子,你看人家怎样怎样?”这就是父母否定我们的一个理由和原因,当然,也会给我们深深的挫折。因此,在这个情形下面,我们称之为被对待的方式,变成了我们对待自己的方式。这种对待自己的方式也会让我们这样去对待别人。
另外,经常否定自己的人,是很难真正认同别人的。我们可能会羡慕甚至妒忌,但是很难去认同别人和接纳别人。
了解了自我否定的动力和原因之后,我再来跟你分析一下,四种不同类型的人是怎么否定自己的:
蜗牛型的人之所以否定自己,是因为他害怕,对蜗牛来说,别人的评价代替了自我评价,也就是说,他会按照别人的评价来看待自己,活在别人的眼光里。
蜗牛人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有一种依赖的感觉,但他一方面依赖别人,另一方面又会担心自己不够好,跟别人的关系,没办法达到一种依赖的状态,因此会否定自己。所以,别人的一些目光和表情,即使只是一两句话,都会被他解读为“我不够好”。蜗牛的自我效能感也很弱,也就是说,有时候他会觉得自己不配,另一方面对自己的很多东西它都不是积极的,当他去面对一个事情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这个事情我做不来。
再来看鸵鸟型的人,鸵鸟型的人否定自己,是因为觉得自己不够完美,鸵鸟型的人,想追求一种完美的状态。他觉得只有在完美的状态下,心理资本才足够,也意味着,我必须是“人中之龙,人中之凤”的那种感觉,如果不是这样,他就会否定自己。在这里最重要的一点,对鸵鸟来说,否定自己,是一种羞耻的体验。我不完美,所以我感觉到很羞耻。如果说一件事情到最后,不是鸵鸟想要的结果,或者在人际关系中,别人对待鸵鸟的态度不是他想象的那样,他就会有一种否定自己的感觉。
再来看袋鼠型,袋鼠型的人希望得到别人更多的正向反馈,或者说是一种肯定,所以,当自己没有贡献的时候,他会否定自己。当他否定自己的时候,就没办法做一个好的照顾者,或者说,没办法去完成他要去照顾或者拯救别人的愿望。举个例子,很多袋鼠型的妈妈,当她在家里做事情的时候,必须要去说一些否定别人的事情,比如说“你看你们把家里弄得那么乱,还是要我来收拾才可以”,如果这时候,有个人说“我们也可以”,那这一句话对他来说,就是一个否定,这种否定会让她产生自己没有贡献的感觉,或者没有价值的感觉,那么她就会从否定自己做的事情没有价值开始,一直否定自己。
最后是斑鸠,斑鸠型的人否定自己的时候,是在他很孤独的时候,因为他没有强烈的归属感,因为这种归属感的缺失,他会否定自己。另一方面,当他看到别人可以很亲近地在一起聊天的时候,他在旁边会感觉到很孤单,被排斥。他会否定自己说,“我是不是一个合群的人呢?我是不是一个别人不接受的人呢”,所以这个时候他会自我否定。
知道了四种不同类型的人是怎样否定自己之后,我要给你3个建议,解决否定自己的问题:
第一,给自己的内心做个检验。
所谓检验,就是去看看,我们在什么时候是否定自己的,而否定自己的时候,我们体验到的感觉是什么?有时候你会不会有这样的感觉,“这样否定自己,我好像是能够接受的,甚至有点暗喜。”
这是因为,有时候,我们会有一种受虐的心理,所谓受虐心理,就是当我们对自己很糟糕,然后虐待自己的时候,反而内心中达到了一种满足的感觉。所以这需要我们给自己的内心做个检验,清晰知道否定自己,是不是我们所需要的感觉呢。
第二,看到自己的内在孩子模式,坦然面对。
有时候,我们会把一个严厉苛刻的父母内化到自己身上,变成了自己的一部分。这个时候,你内心会有两个声音,一个是处于内在孩子状态的自己,一个是父母,这时,内心中孩子时候的自己会和父母状态的自己不断发生作用,就有点像小时候你被对待的模式被照搬过来了,那么我们必须去理清。
因为不管怎么说,那是我们曾经被伤害过或者曾经遭受的挫折。而我们对未知的东西都是有恐惧的。所以很多时候,会陷入到原先熟悉的环境里。但如果这种模式还要用到现在,这种否定自己就会变成我们的习惯,让我们待在舒适区。我们需要去打破这种习惯。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要去看看,这个模式是否还是在发生。当我们看到以后,最重要的,是要应对内心的一种恐惧,因为我们否定自己都是因为恐惧。你看蜗牛也好,鸵鸟也好,袋鼠也好,他们内心中都有各式各样自己的恐惧,恐惧的点不一样,所以我们要去坦然应对内心恐惧的感觉。
曾经有一个蜗牛型的人跟我说,她说“我真的很怕我自己做不好,然后我男朋友可能不喜欢我”,我说“那你如果搞砸了以后,你会不会把这种担心跟你的男朋友去分享?”她说“我怕分享了以后,他更不喜欢我了”,我说“你就去试一下。“后来她硬着头皮去把自己的担心告诉自己男朋友,男朋友哈哈一笑,他说”傻瓜,我早就知道了,其实你是什么样的人非常清楚,我本来喜欢的你就是这样的。你要觉得自己很完美的话,我也配不上你“。所以,这个蜗牛型的女孩应对了自己的内心的恐惧,也就很少再因为恐惧而否定自己了。
第三,要打破两极式的思维模式。
我们所说的两极式思维,就是非黑即白,非好即坏的思维,就像我们经常用的一种思考方式,如果这件事情我做错了,那么我去用完全相反方式是不是就对了?或者说我这样表现不好,我就表现成那样子,别人会不会就能跟我亲近一些?很多时候,这种两极式思维,就像刻舟求剑一样,是无法补偿一些东西,解决问题的。比如说你一直否定自己,是无法用加入”夸夸群“的方式来让自己好受些的。
有时候,自我否定,就是一种让我们自寻烦恼的方式。当我们看到自己的特质是缺点的时候,我们总是想改变他,总是会去否定自己,告诉自己”我有这方面的缺点“,其实这就是你的特质。只是一个特点而已,他没有优点和缺点之分。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不要说去把我们身上的特质变成优点缺点什么之类的,其实这样单纯地把自己特质归类成优点缺点,本身就是两极化的思维,同时又是一种不断否定自己的方式。孩子式的思维才是两极化的。
所以在这里,我们用新的方式去看待自己。比如说有一个人觉得自己很胆小,经常否定自己说”我很胆小,我不是一个勇敢的人“,但胆小本身就是你的特点,胆小有可能是你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有可能因为你的胆小而避免了一些灾难。
用这样的思维方式去理解自己,会让自己更舒服。我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很多时候,只能把自己的人生迭代,但不可能去变成他人。
好了,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我们最后简单总结一下:
1、今天我们从关系心理学的角度学习了,否定自己背后的三种动力;2、我们了解了四种类型的人否定自己的原因和动力;3、我给了你4条建议,用来解决你否定自己的问题。最后祝你学完今天的课,能够正确看待自己,最后,还有一个关系中的真理:你越是否定自己,你身边的人越不会接纳你。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我是胡慎之。感谢你的收听,我们下节课再见。
转发海报
和更多人一起
掌握相处密码
发表文章32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1人
关系心理学家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