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02 类型 | 中国古典园林有哪些不同的类型和形态?

作者:曾仁臻(鱼山)

04-27·阅读时长5分钟

3190人看过

14.8MB
00:0010:47

三联中读的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您收听“给国人的非遗文化课”系列之园林专题,我是鱼山。那我们谈一下园林有哪些不同的类型?

对园林做分类,最近我想了想,实际上这种分类也许是我们现在研究园林的需要,大家更清楚园林在干什么,但也许在古代,园林不做这样的分类。园林是什么?它是一个锦上添花的事情。园林经常跟居住功能,跟类似于衙署(行政功能)、寺庙会绑定在一起。园林另一部分,它是比较功能性的,你需要生活见客人,做人该正经干的事情。然后园林本身是用来游玩的,用来消遣时光,用来让身心更愉悦的,所以我认为园林很多时候是一个很单纯的功能,就是为了锦上添花,为了让生活变得有趣。

当园林附着在另一个功能上时,它似乎就出现了不同的区分,不同的类型。如果硬要说它有不同类型,我们可以理解,它大概可以分为公共性园林(具有公共属性的园林)和私家园林。私家园林就是私人园林,别人不能随便进去,公共园林就是大伙有事没事,不管你是谁,也许都能进去看一看,类似于公园。

公共园林:从皇家园林到现代公园

现在的公属园林,我们讲当代,比如北京北海公园、颐和园,这些实际上是皇家园林,它开辟为公园,你可以看得到公园大概就是这么个样子,也很漂亮。甚至在江南,很多皇家行宫,也是结合寺庙,这种园林现在我们叫它皇家园林,它是为皇室服务的,在故宫里也有一些小花园,包括北海公园、颐和园,解放以后才开辟为公园的。

寺庙园林:信仰和风景的双重治愈

大家经常会看到的一个园林类型应该是寺庙园林。大量寺庙本身所在的地方也许就依山傍水,比如北京潭柘寺、碧云寺,都有点像园林的格局,不是中轴的,有些曲曲折折,依着山形地貌做了灵活的布置,同时它有很好的植被,甚至独特的风景。寺庙园林在南方也很多,不只是北方,南方可能更多,比如比较有名的像杭州虎跑寺,虎跑寺因为有泉水,整个依着泉水建的寺庙,有一种曲折灵动的园林格局。包括苏州的沧浪亭,是苏州创建时代最早的园林,它在过程中也几度有过功能的变化,中间有段时间它也是作为寺庙存在的。还有像杭州的灵隐寺、苏州的虎丘,自带山水园林景观,比如灵隐寺旁边就有飞来峰,它本身就可以游玩,旁边有溪流。虎丘在山上也有很好的山形地貌风景,有虎丘、有涧池,有很好看的崖壁,本身结构也很像一个园林,所以寺庙经常因为它所处的地段风景很好,或者说寺庙本身经过一定的园林化经营,所以成为了一个可以游玩的地方。

为什么寺庙会园林化?后面也许可以多聊一下,是因为一种很实际的需要,当然城里人或者作为普通人去寺庙拜拜的时候,也带着游玩的心态,正好去寺庙里逛一逛,看风景,放松一下心情,它也是一种疗愈,跟拜佛很像,需要一些精神的慰藉,可能佛祖能给你一些慰藉,宗教能给你一些慰藉,同时风景也一样的,所以它是一个组合套餐。

上海豫园 (鱼山/摄影)

当然在明清时期也出现了不同的跟园林的结合,比如城隍庙,像上海的豫园、嘉定的秋霞圃,还有青浦的曲水园,它都是私家园林慢慢又跟城隍庙合在一块,当然中间也又分分合合。你会发现寺庙、城隍庙这种好像公共属性的园林,慢慢和私家园林做了结合,这是有点特别的。

书院式园林:文人交流的场所

第三种类型,我觉得也可能是中国比较有意思的一个现象,它是书院式园林。书院园林很重要的功能是读书,或者是收藏书。比如像宁波的天一阁,包括沧浪亭对面的可园,甚至沧浪亭本身都做过读书的地方。还有像杭州的西泠印社,我认为西泠印社实际上是个学术团体,它也有点像书院,它本身为了打造一个更好的读书人交流或者是文人交流的环境,也是依托于园林,一个自然环境很优美的地方,它需要去经营的。所以书院园林是蛮有意思的现象,同时它的环境、气质也非常贴合中国人对文人园林的一种经营的想象。

宁波天一阁假山 (鱼山/摄影)

宗祠园林:纪念性的园林

还有一个园林类型也比较特别,它是具有很强纪念性的一种园林,就是宗祠园林,也是一种功能需要。我们每年都要去祭祀祖宗,祭祀重要人物,同时也有要游玩一下的需要,所以就产生了园林和宗祠结合,比如山西太原的晋祠,比如苏州天平山庄宋代范仲淹的家祠高义园,这些都算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宗祠和园林结合的一种形式。

私家园林:最具代表性的江南园林

私家园林我认为是目前中国江南园林之所以这么受人欢迎,这么具有代表性的很重要的部分。私家园林本身也会包含主人是个文人,是个画家,也可能是一个商人,是一个政客,这都有可能。主人是什么身份,可能园林本身就会有一些独特的气质。比如苏州的艺圃,它的主人都偏文化人,比如最早像文征明的后人,是艺圃的主人。

苏州艺圃 (鱼山/摄影)

还有像扬州的何园等园林,因为扬州当时商业环境比较突出,所以扬州的很多私家园林是商人的,园林存在的很重要的意义是为了接待朋友,是为了社交,所以它都会显得稍微富丽堂皇一点,或者用材用料显得有钱人一点,排场更大一点。但是苏州的很多园林还是比较偏文人向的,相对来说比较雅致,比较朴素,不会有那么多的雕梁画栋。

扬州何园,片石山房大假山,(鱼山/2009年拍摄)
当代有哪些不同的园林?

我们再把时间拉回到当代,当代会有什么样的不同园林?也是来自于实际需要。我刚才说了园林是锦上添花,当你有实际功能需要的时候,它就会出现。比如现在有些餐厅,有些现在说的会所,除了吃饭,也要欣赏美丽风景,园林自然就会有。当然也有一些园林,本身就是一个古典园林,但它可能重新经营为像餐厅这样的场所,比如苏州的北半园现在是个餐厅,里面可以吃饭,有的园林可能就变成一些私人会馆。园林还是得被人用,不能完全当成一个文物保护起来,那样对园林本身也可能是种伤害,所以当它有实际功能结合进去以后,也许是更好的。

当代还有些园林,是跟美术馆结合的。因为美术馆本身是一个交流的场所,是一个人文的场所,园林这样一个有很好的自然风景的东西,是比较好切入与这个功能进行结合的。比如现在北京红砖美术馆,旁边就有一个新设计的园林,包括国外也有,像日本的根津美术馆,它的很大一部分收藏品文物实际上是搁在室外的自然园林部分。

苏州艺圃里的喝茶场景 (鱼山/摄影)

所以我认为园林真的就是一个锦上添花的作用,在实际功能之外,我们需要它去美化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有意思,更好地和自然进行结合,我们就需要园林。所以我们很难把园林功能化去定义,因为功能甚至都在经常发生变化,比如沧浪亭,它就曾经做过很多不同的功能,它可能最开始也许是一个私人园林,后来变成了寺庙,后来有可能变成了衙署,甚至又变成了学校,它的功能一直在变,但园林本身本质的那个东西是没变的,它就是园林,它是一个可以欣赏风景的场所。至于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园林功能,我们还是要根据具体使用状况去理解。当我们理解到它的具体使用状况,我们再去看园林,人的活动和风景的关系,也许能够更贴切地知道园林在干什么。

漫步传统的古典园林

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曾仁臻(鱼山)

发表文章25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74人

建筑设计师、画家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非遗·古典园林的观看之道

营造技艺·精神理念·名园漫游

36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65)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