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03 匠艺 | 作为中国人的理想“桃花源”,园林中藏着哪些传统技艺?

作者:曾仁臻(鱼山)

04-27·阅读时长5分钟

2813人看过

14.4MB
00:0010:30

 三联中读的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您收听“给国人的非遗文化课”系列之园林专题,我是鱼山。

提到苏州古典园林,它有7个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当然它包含了很强的综合艺术性的东西,包括建筑的、山水建造技艺的,甚至里头还有很多楹联(对联),书法,还有写了很多诗歌,还有很多画家去画它,像文征明画过拙政园的图,沈周也画过一些园林的图,它融合了很多此时此刻的或者当时当地的艺术表达,包括里面有时还会出现戏台,有些出现一些专门弹古琴的房间,你可以想象人在里头生活可能发生的任何艺术性活动,它都可能包含在其中了,所以它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当然也具有很强的历史价值。

刚才有提到过很多著名的园林,它经过可能10年、20年,变了不同的主人。作为不同的人去使用它,这会可能是私家园林,另一会可能就变成寺庙捐给寺庙了,或者过一会儿它又变成了一个学校和书院,都有可能,所以这个园子是承载了很多历史变迁或者人的故事。

“城市山林”:中国人的文化理想“桃花源”

在城市规划设计方面,我认为它也是一个很好的不同于现代城市的不同规划思想,我们称之为“山水城市”也好,或者“城市山林”也好,就是城市不一定全是房子,城市可以和山水融为一体,可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即使像苏州,它本来就是一块平地,也可以平地里头造山林,也可以有山有水,所以它也是提供完全不一样的城市规划设计的思路,但它最终的目的就是创造一个非常宜居的地方,非常完美的居住地,这种居住地本身,这种完美本身实际上也是实践中国人的一种文化理想,就是桃花源。

园林是中国人的世界观,整个中国也是一个大的园林。图为苏州沧浪亭(摄影 蔡小川)

所有的园林也许都会追溯到像桃花源,对于中国人心目中的一种非常理想的居住方式,它可以让你忘记时间、忘记忧愁,你只是快乐地生活在一个自然时间状态,只知道早晚,只能看到一些简单的、美的生活环境,自然环境非常漂亮,同时有些基本的人需要的生产活动,当然在现在很多苏州园林里,你不大能看到在种地什么的。但我认为在现在能看到的一些园子里,好像有这样的文化暗示,你会发现,它仍然是具有很多文化性的一种呼应。现代人包括古代人给园林里的风景命名也好,给建筑命名也好,它有很多关于历史的回响,关于文化的呼应,它可能在呼应苏东坡,可能在呼应李白,在呼应陶渊明,所以它有很强的文化属性。

造园中的叠山理石技艺

园林有这么多的世界文化遗产,它本身是为什么是非遗?在园林里,我们大量看到它是文化属性的,甚至是有点诗情画意的东西,它并不一定完完全全就是纯粹的工匠技巧,它包含了艺术,也就是说造园实际上是一个“匠艺”,是一个匠人的艺术。

再讲得具体一点,园林里大概可能包含有哪些造园技艺?比如叠山理石,叠山理石是技艺的核心,在造园之前这些东西都要先排布好,先规划好,哪块是主山,哪块有水,水怎么绕,先从挖土开始就得要考虑好,土方平衡,这是需要花脑子的,就水怎么进来?池子在哪?土方堆在旁边,会形成什么样的山的走势?主山在哪?主山在哪有可能就确定了最重要的建筑在哪,因为这是主景,也可能是正堂,最大的建筑可能就在山的正对面,所以叠山理石,不仅仅是简单地把几块石头摞在一起,显得过于简陋和粗糙了。如果我们举得更具体一点,比如苏州的环秀山庄,实际上是用一些小块的太湖石,通过特殊的勾连技巧,一点一点地衔接,包括把石头间的缝隙都做了一些特殊处理,让它浑然一体。

苏州环秀山庄的假山是叠山大师戈裕良的代表作,假山宛若真山(摄影 蔡小川)

您可以想象很多小石块最后浑然一体,造成了一个大山,大的山谷,大的溪谷,上面还有山台,人还可以上去,不仅里面有山洞,上面还有沟涧,还有崖壁、悬崖,上面还有山台,山台上面还能有大树,所以它整个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技艺。你可以想象普通人去玩几块石头,好像垒一层两层三层都没问题,但它垒到一个两层楼高,上面还能种大树,那就不那么简单了,而且它是通过勾连法等特殊技法,形成了一些房间、洞穴,就跟真的一样,这个是非常了不起的。

造园中的非遗技艺

当然在园子里,还有一些特别的技艺,也可以称之为非遗,包括像盆景,包括我觉得最重要的一些小木作,在园林里肯定也是比比皆是。一个园子,除了山水好,最重要的建筑,也是屋宇,建筑也是很重要的部分,建筑怎么样才能做得跟山水比较匹配,跟水面有更灵动、更轻巧的挑空,临着水面去看水,水里的鱼,去看水面的风景,这也是很考验建筑技艺的。

还有建筑里很多现在叫软装,在古代叫做“装折”,像屏风,像一些轻巧的装饰性东西,在园林里也非常重要,甚至是挂画,挂一个楹联,挂一个匾额,这都要推敲再推敲。这里也包含了很多其它工艺,比如漆器,包括盆栽陈列,包括瓷器等,园林是非常综合性的艺术。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一个园林去掉某一个部分,园林将失去很多声色。

苏州留园室内。留园以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著称(摄影 蔡小川)

我记得有一个故事就是常熟的燕园,当时因为主人的更迭,中间有一段整个燕园的对联、匾额都被前一个主人拿掉了,据为私有了,当他再转手的时候,整个园子是没有对联和匾额的,在园子里看不到字,突然间园子就变得失色很多,所以说园林是包含了各种各样技艺、艺术的综合性场所。我们说非遗,也许你会具体到一个漆器、一个瓷器,但我认为园林是一个更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合,它通过一种方式巧妙地把这些技艺的东西放在了一起,发生了关系,让它们之间有故事可讲,能够相互呼应,更能相得益彰。

我认为中国的园林为什么迷人?它真的是一个整体,它很难割裂出来说这个东西在这很了不起,所以整个园林了不起,不能这样说。即使有的园林的假山很好,但如果它的建筑很差,可能园子也会让你觉得有点无趣,所以我认为中国的古典园林,说它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能需要说得具体点,它是一个包含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很全面的场所。

苏州古典园林入选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就包括了像拙政园、留园、沧浪亭这些非常好的园林。作为像叠山理石这样的技艺,它对造园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园子里的建筑,比较特别的比如苏州的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扬州园林营造技艺,都是很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叠山理石这个技艺,我认为当然是其中最核心的部分,但其它你能看到的像漆艺、瓷器,还有其它像书法等,我觉得它们都属于技艺的一部分。所以我认为,园林是一个认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很好的载体,或者说一个入口,也希望大家可以在园林里不仅能看到这种诗情画意的东西,同时也能获得对我们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更加具体的认知。

漫步传统的古典园林

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曾仁臻(鱼山)

发表文章25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74人

建筑设计师、画家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非遗·古典园林的观看之道

营造技艺·精神理念·名园漫游

36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66)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