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死亡的定义

作者:袁越

2019-04-23·阅读时长3分钟

2640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581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在纯科学领域,死亡的终极定义应该是“不可逆”。如果一个生命处于这样一种状态,即无论采用何种办法都不可能让它重新活过来,那它就是真的死了。

人类的死亡定义有些不同,因为我们对于思想的重视程度远大于肉体,所以在大多数国家里,脑死亡都代替了肉体死亡,成为死亡的终极定义。问题在于,要想判定脑死亡,必须进行脑部扫描,直到检测不到任何脑神经活动之后才敢下判断。但脑部扫描实验需要用到昂贵的仪器设备,很多情况下是做不到的,于是不少国家又采纳了一个折中的定义,以血液循环系统停止工作来代替脑死亡,理由是脑组织对于氧气的需求量非常大,一旦血液循环停止,脑组织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就会发生不可逆的损伤。

这两种定义的差别在过去并不那么重要,无非就是家属愿不愿意多等一些时间而已。但是随着器官移植技术的突飞猛进,两种死亡的定义之争就显得愈发重要了。据统计,仅在美国,每17分钟就有一人被列入器官移植接收者的候补名单,因为可供捐赠的器官远远不够,其结果就是每天都会有18人因为得不到捐赠器官而死亡。

于是,双方的博弈就开始了。支持捐赠的一方认为应该在合理的范围内降低死亡判定的标准,这样可以让医院获得更多高质量的器官,挽救更多的生命。反方则认为死亡的标准应该定得尽可能地高,因为这事没有后悔药,一旦弄错了就无法挽回了。

文章作者

袁越

发表文章535篇 获得7个推荐 粉丝4224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植物的智慧

自然如何疗愈心灵

7657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4)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