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春雨

作者:雨松

2020-04-29·阅读时长2分钟

482人看过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春日静好,闲读古诗。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正是写春日的事,全诗八句,只有三四句是写春景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是陆游的名句。临安,就是现在的杭州,正逢早春时节,江南多少美景,只写一夜春雨。陆游当时暂住在客栈,细细密密的春雨,轻轻的击打着窗外的屋檐,清明前的春夜,还有一些寒意,正是“春眠不觉晓”的好时候,他却无法入眠,在客栈的房间里徘徊,躺在床上,更是辗转反侧。夜深人静,雨声丝丝入耳。窗外微熹,索性起来,泡一杯茶,研磨写字。茶已经由浓转淡,字却写得歪斜难成行,潦草不入眼,心绪仍难宁。推开窗户,雨住天晴,空气中带着嫩叶的清幽和百花的细香,参差十万人家,都在淡淡的晨雾中,一条空巷,点缀着如烟的浅绿和胭脂般零散的花树,延伸到朦胧的霞光里,从巷子里传来卖杏花的吆喝声,清脆婉转,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我不知道,在南宋,在江南,杏花买来是欣赏的,还是做吃食的,或者有其他用途。清明前,杏花开得正好,一夜风雨,落花无数,轻轻扫起,卖给想要的人,这当然是好的,但我想,杏花从古至今,最大的作用就是长成酸甜可口的杏子,回报大自然。谁也不想刚开花就被雨打风吹去,或者被插在花瓶里,三两日后枯萎凋零。大概了解一下陆游的生平,就能想到,这春雨初霁的清晨里,一声“买杏花”,让他的内心起了多少的波澜。

陆游出生后的第二年,金兵南下,攻破汴京,北宋灭亡,即靖康之耻。他祖籍山阴,现今的浙江绍兴,江南望族,书香门第,世代为官。陆游成人时,国家已经是山河破碎, 偏安于江南,但他从小收到很好的教育,不但饱读诗书,而且深受正统的儒家思想熏陶,以身许国,一心想要北伐抗金,恢复中原,终生不渝。“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他的这些诗句,正是最好的写照。但朝廷一直为主和派把持,陆游的仕途一直受排挤。1186年,孝宗起用在山阴家里赋闲了五年的陆游,任他为严州(今桐庐一带)知州,他进京辞行。这首诗正是这时写的。这一年,他已经62岁,皇帝赏识他的才能,还鼓励他,严州山青水美,你多写写诗吧。但他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垂垂老矣,壮志未酬,朝廷安于现状,主和派势力越来越大,连民众也陶醉于江南美景,“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他怎能不心急如焚,一声“卖杏花”更让他心碎,我的才能是插在花瓶里让人看的吗?(当时,陆游的诗名已经很盛。)这短短的两句,包涵了诗人多么复杂的内心情感啊!

窗外,不知何时,淅淅沥沥下起小雨,打在浓绿的法桐叶上,把我从千年前拉回眼前。漂泊半生,今年终于回到家乡陕南。陕南号称“小江南”,除了山青水秀,连气候也和陆游写的江南相近。今年清明前,一直阳光明媚,杏花、梨花、油菜花竞相开放,清明夜,一夜春雨,淅淅沥沥,第二天一早,天晴了,阳光明亮,空气清新。只是我们生逢太平盛世,国家日益强大,我们只能做好自己的事,为国出力甚微,和放翁的伟大爱国情怀相比,实在惭愧。

“国家不幸诗家幸”,只好认为是南宋的国难,成就了陆游的千古诗名。折一支杏花,轻轻放进汉江的清流,告慰放翁在天之灵:中原塞外、江南江北,祖国大地,繁荣昌盛,安息吧,伟大的灵魂。

文章作者

雨松

发表文章7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5人

尽信书不如不读书

中读认证读客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