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为什么年轻人追捧“临期食品”?丨今日话题

作者:中读编辑部

2021-06-30·阅读时长2分钟

3535人看过
【6月30日】“临期食品”经济正在风生水起。

最近,“临期食品”静悄悄地火了起来。

根据《2020年中国临期食品行业市场分析及消费者研究报告》,超过4成受访消费者表示愿意购买并向身边的人推荐临期食品;临期食品消费群体主力军为年轻人,26岁-35岁的占比为47.8%。过去一年有210万人在某宝上选购临期食品。

临期食品,顾名思义,指的就是即将到达食品保质期,但仍在保质期内的食品。因为临近保质期,所以这类食品的价格一般都会相对低廉。它的火爆看起来似乎就在一夜之间:街边接连冒出来的临期食品专卖店,某宝上随手就能搜到的近万家店铺,甚至豆瓣上还成立了专门的小组,介绍就是“用打折的价格,吃到不打折的美味”。 

过去我们总觉得,购买打折食品是退休大爷大妈们的专利,可如今临期食品却备受年轻人的青睐。有网友将其称之为“君子薅羊毛,但薅之有道”,认为临期产品被追捧的背后,折射出了人们越来越理性的食物消费。

早在2019年时,盒马就曾因大量销毁临期食品,引发过食品浪费的讨论。随着《反食品浪费法》今年的颁布实施,临期食品越来越受到关注。很多地方部门还牵头引导人们购买,比如南京某社区的慈善超市就试点让居民们 “免费领取”临期食品,包括临期的面包、饼干、速冻包子等。 

根据电商在线计算,我国临期食品市场规模超800亿元,并且已形成一条回收、再出售的完整产业链。 

对于不少年轻人来说,临期食品也是一种低碳环保的方式,而且与其在家放到过期,不如直接买临期食品,没准从中还能得到一种购买的乐趣。小编的一位上海朋友就热衷于晚上8点多下班后,去家附近的超市逛逛临期食品,经常会收获惊喜。比如188元的葡萄酒,打折为88元,平时50多块的酸奶只卖30块,用她的话说,“薅羊毛”的乐趣还是其乐无穷的。

不过,即使临期食品如今已变身“抢手买”,但仍由不少人对它的安全“犯嘀咕”。临期食品真的能放心吃吗?

首先,临期食品不是过期食品,它属于安全食品的范围。只要储存得当,食品的品质是有保障的。

那么,如果长期吃会有风险吗?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解释道:安全与否要看食品的品质有没有变化。那些需要冷藏冷冻的食品,如果保存温度不够低,是可能提前过期的。比如说,冷藏的巴氏奶,如果没有一直放在冷藏柜里,在室温下放几个小时,它就会提前过期。比如面包、馒头,一旦环境温度高于20-25摄氏度的范围,它也会提前过期。这样的临期食品可就真的有安全隐患了。还有些食物要特别小心“修改保质期”。比如超市那些熟食肉类,一旦过期,很有可能微生物超标,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这么看来,只要多注意临期食品的保质期,确保自己能够及时处理,似乎就没什么问题,既能解决食物浪费,又节省了支出。不过,范老师也提到,如何保证商家不是在食品原料过期很久、品质变差之后还在使用,就是新的监管问题了。 

那么,你会选择买临期食品吗?你如何看待它的火爆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互动。

 *来自新浪微博@范志红-原创营养信息

相关推荐

杂志《人类未来吃什么》

编辑/五月

 

 

 


文章作者

中读编辑部

发表文章474篇 获得15个推荐 粉丝3249人

一个编辑部和TA关注的世界

中读签约作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7)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