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20-10-14·阅读时长2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047个字,产生1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图 谢驭飞)
文/张天骄
高阳在他的《红顶商人胡雪岩》里曾经提到“旗人多礼”。旗人问候来客,从旅途安顺到“府上安好”,能问候上七八分钟。金启孮在《北京的满族》中也有类似表述:“满族是一个很讲礼貌的民族,虽老夫妻之间也对称‘您’。但一抬起杠来,甚至进而吵嘴,老太太就能指着老头说:‘我恨您。’真是虽吵嘴而不忘礼。”
其实,不仅是满族,只要身处老北京的人,都会如此。赵衍的《老饕随笔》里曾经回忆自家的厨子,每隔几天就会让剃头师傅来给他剃头刮脸。“完事后,厨子都会掏出一毛钱交到剃头师傅手里,然后再作个揖说:‘费心费心。’那剃头师傅总会说:‘这怎么话儿说的,甭给了。’说着,将一毛钱和剃头工具一起收起来。这套仪注,我看了无数次,给的还是给了,要的也还是要了。”
普通百姓尚且如此,达官显贵那就更不用说了。鲁迅在《中国文与中国人》里写过一个瑞典籍的汉学家的遭遇和困惑:尽管他熟悉中国话,和普通人交流一点儿问题都没有,但上流社会的人说的话,他一个字也听不懂。最终他恭恭敬敬得出结论:中国文字好像一个美丽可爱的贵妇,西洋文字好像一个有用而不美的贱婢。
发表文章6042篇 获得7个推荐 粉丝47967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