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苗千
2020-10-14·阅读时长4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400个字,产生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罗杰·彭罗斯
曾经有人问已故的剑桥大学教授史蒂芬·霍金,如果有机会向爱因斯坦问一个问题,他会问什么。霍金回答,他会问爱因斯坦为什么不相信黑洞的存在。确实,即使是作为广义相对论的开创者,爱因斯坦也没有意识到这个理论所蕴藏的巨大力量。人们凭借着广义相对论理解宇宙,预测了很多神奇天体的存在,并且探索自身在宇宙中的位置。而三位物理学家罗杰·彭罗斯、莱因哈德·根策尔和安德里亚·盖兹也正是因为对于黑洞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探索,获得了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现在谈到一些宇宙学名词,比如“大爆炸”(Big Bang)和“黑洞”(Black Hole)等,人们都已经感觉习以为常,一些天文学名词甚至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用语。不过就在短短几十年前,关于宇宙的历史、宇宙是否存在一个起点,以及在宇宙中是否真的存在这种仅仅在数学上可能存在的神奇天体,还有着极大的争议。想要证明黑洞的真实性,不仅需要在理论上给出无懈可击的证明,更需要在实践中做出发现。
早在18世纪,就有人想象存在一种自身引力大到连光都无法逃脱的天体。这种想象中的天体也就因此得名“暗星”(Dark Star)。时至1915年11月,爱因斯坦发表了描述时空性质的广义相对论,很快就有人通过计算,得出可能存在一种极其致密的天体的推测。但是宇宙中是否真的可能存在这样的天体?当时就连爱因斯坦本人都不相信。
英国数学家和理论物理学家、牛津大学教授罗杰·彭罗斯“因为证明黑洞的形成是广义相对论的直接结果”而获奖。作为霍金的生前好友,现年已经89岁、研究兴趣广泛的彭罗斯成名已久。很多读者是通过他写的两部科普著作《皇帝新脑》和《通向实在之路:宇宙法则的完全指南》认识了这位特立独行的理论学家。
发表文章326篇 获得6个推荐 粉丝3967人
喵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