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万物皆数》| 译者孙佳雯解读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9-07-13·阅读时长1分钟

11761人看过
无处不在的数学,比你想象中更有趣!

《万物皆数》| 译者孙佳雯解读

10.1MB
00:0011:04

【法】米卡埃尔·洛奈 著

孙佳雯 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低音,2018年

【推荐】三联生活周刊
【解读】孙佳雯,本书译者,数学学士,社会学硕士,法国巴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社会学博士候选人

【朗读】乌丹
从神秘的远古时代,到古代文明的萌芽,再到古罗马帝国的扩张、经过黑暗的中世纪、抵达光芒万丈的文艺复兴,数学的发展伴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万物皆数》或许是你读过的最有趣的数学书,它不是一堂数学课,不会讲解数学题,而是告诉读者们数学是什么,数学从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实际上,数学和人类的关系,远远比你想象得更紧密。
TIPS:
1. 数学的悠久历史:早在公元前150万年的旧石器时代,原始人就已经有了对“对称美”的审美需求;而在公元前80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陶艺匠人们利用7种不同类型的花纹装饰陶罐,直到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才证明了,存在且只存在这7种不同类型的花纹。
2. 对于古代文明来说,谁掌握了数学,谁就能征服世界。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派出“皇家测量员”丈量帝国的疆域,直接抵达如今的印度;托勒密王朝在亚历山大港建立起了当时的世界数学前沿,大量数学专著出现在这里;阿拉伯帝国在巴格达建造了智慧之家,招徕世界各地的数学人才,“阿拉伯数字”因此走向世界。每一个扩张中的野心勃勃的帝国,都伴随着数学文化的蓬勃发展。
3. 早在公元一千多年以前,中国文明与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和古希腊文明同时发展出了数学文明。这说明文化没有优劣之分,好的想法总是会超越文化差异,当人类的心智已经做好准备迎接其到来的时候,它们总是会自发地兴旺起来,蓬勃发展。
4. 数学究竟是先于人类存在、只是被人类“偶然发现”,还是后于人类存在、是人类的“发明创造”?这个哲学问题至今没有答案。但因为经历了“求解三次方程”的闹剧,现代的数学家们都明白,数学并不属于哪一个种族、宗教、国家、文明,数学是人类文明和自然科学的奠基石,唯有共同协作,才能推动其未来的发展。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42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67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译者发声

最懂原著的一手读感

241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