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35
2019-04-03·阅读时长4分钟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一段物质匮乏的年月,那是我的儿童时代。零食是个陌生的事物,只有冰棒珍藏在记忆区。凉凉甜甜,和家里饭菜不一样的滋味,而且是在非就餐时间可以和味蕾亲密接触的,能使大脑皮层兴奋而产生快乐的,这大概就是我对零食最初的概念。它象点缀生活的一朵小花,成为心中一个美好情结。
当我步入少年时代,这朵"小花"也在变幻着模样。五颜六色的糖果裹着色彩缤纷的衣裳梦幻般填补了生活视野的苍白。弹牙的高粱饴,香脆的龙虾酥,奶香的大白兔,极大丰富了味觉的"视野"。此时的零食就开始有了附加值,正如那花花绿绿的糖纸,这层与口味毫不相干的包装纸成了打造那个时代快乐时光的一个绝佳素材。刻录着各种色彩和图案的一小块长方形薄纸蛊惑了小女孩对色彩的迷情。每每剥开一块糖,糖纸就会被小心翼翼地抚平两端的皱褶,然后如标本般夹入书中。夹满糖纸的这本书就成了春天的花园,每次翻开,粉的,红的,紫的,黄的,五彩缤纷的春光就跳了出来。为了收集糖纸,我走路都会认真地低着头,发现马路上被丢弃的糖纸,便会如获至宝地捡起来。就这样,集糖纸成了女生们对色彩天然热爱的寄情。课间休息时,大家都会兴奋地从书包中拿出夹糖纸的书本,互相交换着赏玩,那俨然是一个零食和娱乐跨界融合的小世界。
时光马不停蹄地向前走,零食也随着生活的变迁不断地演变。琳琅满目的方便食品,水果制品,蛋糕、冰淇淋等加工食品迅速扩充着零食大军的队伍。此刻的零食早已摆脱了单纯的解馋功能的乏味形象,各种附加值在急速提升。如同女士对服饰的苛刻,味蕾也挑剔"款式"。外形姣好,色泽悦目才能刺激唾液腺的分泌。颜值高还得上镜,照片拍出来,美轮美奂,可以与众人分享。作为信息的智能网络传递,一张美图就可以耀眼地进入大众的视野,让无数人在心中"种草",等待时日"拜访"。还可以记录下自己彼时彼刻灿烂的心情,封存在手机相册中。零食还要有故事,如同人类社会的群居组织是由故事引导建立的。有故事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才会在消费者的意识层中留下印迹。一包牛轧糖在娓娓道来奶源的故事,一袋宫廷点心也少不了讲述它的前生今世。零食还被冠以"减压"的美誉,有医学研究证实,香蕉中的色氨酸可以改善人体的神经传导,使心情安宁;黑巧克力也有舒缓情绪的功效。吃零食又像是一种游戏,咔吱咔吱的咀嚼声中,可以愉快地和同伴相处,共同把时间消磨下去。
正在唏嘘感慨小小的零食也能透射出人们生活方式的巨变,蓦然回首,惊见街头诸多网红零食的排队,不知何时已蔚然成风,仅仅为了一杯奶茶或一款糕点。现代的零食竟可以催生蜿蜒曲折如长龙般的队伍,耗时几十分钟甚至数小时,令人叹为观止。
同类相似、可替代的产品有许多,因此商品自身的特色而产生的吸引力只是一个弱因素,弱小到不足以驱动人群在寒风萧萧或酷暑烈阳中驻足等候。这种情境无疑是"羊群效应"在作祟,始动力是不可小觑的网络传播力,它如同一只魔棒,轻轻一点,潜在受众的大脑皮层便会兴奋起来,发动指令给双脚,鬼使神差般加入队伍。
零食与时俱进地进化为兼具美味、娱乐、传播等多重功能的复合体,给都市增加了一道风景,给味蕾多了份菜单。热热闹闹的小食品商家,琳琅满目的零食品牌,精美别致的多元化造型,不仅繁荣着消费市场,也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然而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不少健康隐患。坚果、水果等健康版的零食因为少添加少加工,在口味和外观上都略逊一筹,只会出现在小众人群的口袋。为了迎合人们追求口感和颜值的需求,各种熏烤煎炸的加工方式、重糖重油以及过多过度的添加剂便匆匆上阵。盲从的大脑皮层已把独立思考能力搁置一边,如同被设置了"默认"程序,机械地被潮流驱动,开启"打卡"状态,去喝一杯水果茶,去吃一块肉松小贝,完成一个任务后,被各种app"导航"着奔赴下一站。浑然不觉中,诸多不健康的成分已倾倒入体内。过多的热量势必减少了正常饮食的摄入,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维生素等健康"物资"的来源会大幅削减。久而久之,身体的营养"库存"失衡,医学名词中也许会继"现代文明病"之后多一个新词条:"零食病"。只是作为生活的调剂,应该是零食与健康生活相约的频率,如若侵占了一日三餐的领域就本末倒置了。
儿时的零食固然单调,但是有了重复体验和细细品味的机会,于是每一份每一款都备显弥足珍贵。现在的零食如走马灯般,车轮战的节奏和味觉相会,让味蕾忙得不亦乐乎,能沉淀在记忆区的倒是屈指可数。
路漫漫其修远兮,人类的生活方式仍在日新月异地演变,不知零食会走向何方。然而,如同生物进化遵循着优胜劣汰的法则,有理由相信健康版的零食最终会被写进人类味觉的基因而传承久久。
发表文章35篇 获得10个推荐 粉丝6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