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今天·阅读时长8分钟
在内容快速更迭的互联网环境下,在短剧爆火的时代里,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能沉下心来阅读的人越来越少了。信息碎片化的浪潮中,人们的注意力被切割成以秒计算,深度阅读正在成为一种奢侈的体验。
但就在这样的环境中,艺术家刘耀华却反其道而行之。他的艺术手记《水着火了》像一记温柔的挑衅。全书采用印刷技术能达到的最小字号,想要阅读这本手记,必须使用随书附赠的放大镜,像考古学家般小心翼翼地探寻文字踪迹。
这种近乎“刁难”的阅读设计,让人不禁好奇:在出版业集体焦虑的当下,为什么要做这样一本“反阅读”的手记?在人均注意力只有8秒的短剧时代,这样的内容真的有人会读吗?
当你举着放大镜在空白处费力搜寻,却发现某些页面真的空无一物时,难免产生被戏弄的恼怒。但当你偶然捕捉到“云,是即兴的”,这样的句子时,又会会心一笑。就像在城市迷宫里转角遇见出口,这种阅读体验本身,就成了即兴的艺术。
这本小书,收纳了刘耀华二十多年来写下的部分句子、段落和诗。里面有他作为艺术家的日常,也有现实与想象的交织。刘耀华将阅读这本手记的体验比作散步,而出版这本手记,仿佛是向更多读者发出散步般的读书邀请。
在追求“短平快”的时代,《水着火了》这本艺术手记,用放大镜的聚焦替代屏幕的滑动,用空白处的呼吸替代信息的填鸭。当我们的眼睛被迫贴近纸面,就像有些感受必须放慢脚步才能体会,在这个意义上,这本“不便阅读”的书,恰恰完成了对阅读本质最虔诚的回归。
对现实世界的条件反射
对刘耀华而言,文字和哭、笑一样,是一种本能的情绪反应。外部世界的每一次刺激,都会触发他条件反射式的即兴写作。
比如他在书中写道:“上午去医院做了个无痛胃肠镜,麻醉后做了个梦,梦里做了个有痛胃肠镜。”他坦言:“梦里其实没做胃肠镜,麻醉醒来时突然产生这样的想法就写下来了。”但这种虚构,反而对生活细节进行了创造性解构,让日常经验变得有趣起来。
这正是《水着火了》的独特魅力所在——它既不是完全纪实的日记,也不是纯粹的虚构文学,而是游走在真实与想象之间的灰色地带。
对周遭世界敏锐的觉察,随时随地的诗意捕捉,让刘耀华的写作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松弛感。他说:“在现在这个人生阶段,对文字没有那么强的野心和欲望了,当写作不再以被别人看到为目的,反而更容易体会到写作本身更为纯粹的愉悦。”
刘耀华本人
刘耀华表示,这本小书并不是一本传统的诗集,而是一本生活手记。“就像《加缪手记》一样,它不是作为一个职业的作家或者诗人的作品,而是在生活中的一种对于写作的自我训练。”加缪在笔记本记下思想的火花,而刘耀华通过朋友圈、备忘录捕捉生活里的吉光片羽;二者都是将生活里的无数条世界线收束起来,通过文字保持着对整个外部世界的敏感度。就像他自己描述的那样,“在这本书中,诚实地记录了一个具体的'人',对现实遭遇做出的回应。”
一本必须用放大镜才能看清的书
初次接触这本手记的读者,可能会产生同样的困惑:为什么偏偏要选择印刷可见的最小字号?在这个普遍追求阅读便利性的时代,为何要反其道而行,刻意制造阅读障碍?
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要从刘耀华的双重身份说起。他不仅是一位写作者,更是一位艺术家。
许多人了解刘耀华,是通过他的个人展览《不安》。2022年5月,刘耀华在自己认购的一棵苹果树上,趁苹果套袋之前,将175根针扎入了175颗幼年苹果。有一些苹果在采摘之前就掉落了,而另一些“幸存”的苹果,则在生长过程中带着触目惊心的针孔,这激起了互联网上的海量讨论,吸引了艺术圈和众多媒体的广泛关注。
后来,刘耀华又启动了《一块广告牌》项目,在中国西北的无人区立了一块高约3米的空白广告牌,被网友称为“世界上最孤独的广告牌”,这一举动再次挑战了人们对日常事物的固有认知。
同样地,在出版这本《水着火了》的艺术手记时,刘耀华也将艺术思维延伸到了出版领域:“如何除了文本内容之外,让读者能获得一些新的经验?所谓阅读的极限,阅读的边界,到底在哪里?”
“印刷机能印的最小字号是多少?”这个看似技术性的问题,最终演化成一场关于阅读的艺术实验。刘耀华翻阅了大量的印刷品,他决定采用印刷在清晰的前提上达到的最小字号,给人的裸眼阅读制造不适感,同时随书附赠一个放大镜,供读者使用。这样的做法,让阅读变成了一场需要读者主动参与的游戏,当你举起放大镜落在书页上移动、游走,如同进入了一个私密的微观世界,像一个猎人在捕获文字。
将字号缩小到极限之后,有人感觉到被冒犯,也有很多读者乐在其中。但无论如何,每个读者都不自觉地成为了这场“行为艺术”的参与者。以至于,当读完整本手记,再回头看自序里的那句话,就像某些探险游戏开始时经常会设置的warning警报——“请开始阅读吧!您将被迫打开一种新的姿势,希望它会让您快乐,或许感到冒犯。”
跟着这本书,
开启属于你自己的生活实验
巧妙的是,当文字被印刷得无限小时,这本小书从外观上几乎等于一个空白的笔记本。所以,《水着火了》不仅是艺术家的生活手记,更是一份真诚的邀请——每个读者,都可以在这本手记上随意进行书写,将它变成自己的生活手记。
不必在意写出来的内容是否完美,也不必追究上下文有无逻辑因果,就像刘耀华解释书名时说的那样:“以往人们总说水火不容,但这本书名就叫《水着火了》,就是没有什么道理。就像我们的生活一样,上一秒在喝酒很开心,下一秒接到一个电话指不定会发生什么,都是混沌的,没有道理的,但又是无所不包的。重要的是在不断表达自我的过程中,发现你跟这个世界的关系,让创作与生活融为一体。”
只有提笔开始记录时,我们才有更多机会和灵光乍现的瞬间偶遇,拥抱生活里更多的诗意时刻。若能发现诗意,生活即成艺术。
这一场有关诗意的生活实验还不止于此。在《水着火了》新书出版的同时,三联艺文CLUB、刘耀华和北京大华时尚还联合发起了一场“寻找生命中的诗意时刻”的系列实验。
熟悉刘耀华的读者,必然对《一块广告牌》中商业与艺术的碰撞记忆犹新。彼时,大华时尚作为参与项目的北京国企品牌,与七度空间、快手、格力等共同探索了广告行业的叙事可能。
而今,大华时尚旗下品牌pure touch将与艺术家刘耀华合作,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服装转化为承载文字的空间与媒介。刘耀华提出了“将文字藏在身上”的灵感。这一构想,恰与刘耀华即将出版的艺术手记《水着火了》的表达相得益彰。大华旗下的Pure Touch品牌将挑选刘耀华写作中的诗句,将其巧妙地嵌入其系列服装中隐秘角落,仅穿戴者自己或特定角度可见,赋予服装“可探索的文学意味”。
衣服中藏着写作,将诗歌从书本中解放,转化为可触摸、可穿戴的生活仪式感。这种尝试,相当于一次服装与写作的跨界实验。
在不断追求“即时满足”的时代,无论是这本手记的出版本身,还是与大华时尚的跨界联动,都是在向每个匆忙的现代人发出邀请,邀请大家用显微镜般的敏感,去对待转瞬即逝的日常。或许,翻开书页,拿起放大镜的那一刻,这场艺术实验的意义才更加清晰:在快速更迭的时代,我们依然可以保持对生活的敏锐感知,在日常里打捞属于永恒的诗意。
📚
本书新书发布会暨“寻找生命的诗意时刻”沙龙
欢迎有兴趣的读者朋友参加
↓↓↓
时间:
2025.9.13 下午16:00——17:30
地点:
北京大华城市表演艺术中心环形剧场(东单北大街,协和医院对面)
现场将有专属诗意服装特别定制互动
报名与咨询:赵英楠
策划丨三联.CREATIVE
监制丨沈艺超
编辑、排版丨田昊
作者丨田梅梅
图片来源丨大华时尚、视觉中国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发表文章52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6146人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